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5月10日 星期五

我爱第二故乡——上海

单 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5月10日   第 09 版)

  单意近照

  我是一名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留学生,中文名叫单意,目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虽来上海才3年,但我对中国、对上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更确切地说,我已经把上海当做了我的第二故乡。那是因为我来上海后惊讶地发现,我的故乡和上海之间竟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虽从西班牙来,我却很快就适应了在上海的生活,上海对我来说格外亲切。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团圆的思想根植于西班牙人和中国人的心底。

  西班牙人特别重视跟家人、朋友的团聚。每个星期天和家人团聚是西班牙人的一个习惯。我有两个哥哥,虽然我们不住在同一座城市,但是每个周日他们都会回家吃饭,饭后我们常一起玩扑克牌或者多米诺骨牌之类的游戏。

  我刚刚开始学习汉语时,就已经了解到,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团聚这个概念无比重要。据说,每年到了中国农历春节,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的目的就是跟家人团圆。春节时,中国有的地区的习俗是吃汤圆,因为汤圆和“团圆”有相似的发音,承载着美好的意愿。

  第二,足球运动在西班牙很流行,而上海人也越来越热爱足球运动。

  西班牙人有重视足球运动的悠久传统,涌现了诸如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这样优秀的足球队。足球在现代西班牙文化中不可或缺,几乎人人都会谈论足球。在西班牙,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观看足球比赛。在重要的赛季,专门的足球酒吧里挤满看比赛的人。

  我发现,在上海也有浓厚的体育氛围。人们很热爱足球运动,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出现了“足球热”。中国足球运动的职业化带动了人们对足球的普遍兴趣,日益发展的中国足球俱乐部队伍正受到广泛的关注。

  上海的球迷并不局限于对中国足球队的喜爱。经常在早上会有上海朋友对我抱怨说他们很疲倦,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他们说是因为深夜起来看了自己喜欢的欧洲足球俱乐部的比赛。原来中国的球迷也这么“痴情”!

  因为足球,我在上海并不寂寞孤单。足球把西班牙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比如现在申请去西班牙足球学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变得越来越多;又比如上海主要的3个本地俱乐部,都先后聘请过来自西班牙的主教练。

  “中国足球运动员热情活泼,对足球很感兴趣,所以我们非常愿意指导他们,我也想告诉他们足球是一种学习思考的方式”。西班牙教练如是说。

  在上海,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放下心爱的足球。踢足球帮我释放了不少压力,尤其是在我刚开始适应新环境的时候。至今,我仍保持着看足球比赛的习惯,也会不失时机地上场过把足球瘾。

  我常常想起,小时候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家附近的运动场踢足球。这是很多西班牙人从小养成的习惯。来中国之前,我还在想:“我要适应中国的生活习惯,所以是不是应该学习打乒乓球或者打太极拳等。”可没想到,在上外校园的操场上,几乎每天下午都会有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人在一起踢足球。因此,我仍然可以和伙伴们一起踢球,同时借机交了很多新朋友。通过足球,我更好更快地融入了新环境。我还发现,无论是在西班牙还是在上海,如果你不知道谈论什么话题,谈论足球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学说上海话后,我更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新“上海宁”(上海话发音,意思是上海人)。

  身在上海怎么能不学点上海方言呢?出于兴趣,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我跟着老师和朋友学了几句上海话的日常表达。

  上海的本地人一看我这个欧洲面孔讲起上海话,第一反应是目瞪口呆,随后就是连连夸奖。我由此感到自豪极了。其实,外国人学说上海话,不仅仅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更是外国人付出努力要融入当地社会的一个证明,因此能给当地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甚至还能够享受到一些特殊优待呢。

  作为一个在上海求学、对上海对中国充满了深厚感情的西班牙年轻人,我对中西两国的将来寄予了美好的祝愿。我很高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而且我的故乡与第二故乡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日益密切。两个同样美好的国家虽然存在文化差异,却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来中国后,我没有出现“水土不服”,而是很快地适应了在上海的生活和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作为一个来自万里之外的外国留学生,我由衷地爱我的第二故乡——上海,一如我爱自己的家乡一样,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孔子学院架设中外交流之桥
我爱第二故乡——上海
“熊猫童话”走进丹麦华人总会中文学校
可以坚持 不要固执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