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平原上,有个大胡村,它隶属河南省柘城县李原乡,是个贫困村。2016年底,村里来了个小伙子,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小伙很精神,名叫史亚威,“90后”,是县特色商业区管委会招商办主任。不管大官小兵,群众最认实际。大伙就看他咋干。两年多下来,群众觉得,这小伙“干嘞不孬”。“扶贫的事是大事,干好大事主要靠小事。”这是史亚威的体会。
村里有个贫困户叫李兴中,夫妻两人都50多岁,没有特殊劳动技能。史亚威鼓励他们,可以去收木材,到安平镇史老八村一带贩卖,那儿有不少做木材加工生意的,需要原材料。史老八村是史亚威老家,他熟,能帮着联系门路。听到这个建议,李兴中很想干,但没有本钱,史亚威就帮他申请到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能吃苦,肯动脑筋,李兴中经营木材收购一段时间后,成了村里脱贫致富带头人。后来,史亚威又鼓励几名家庭经济较差的村民,做起了榨油生意。“有了小生意,活钱就多了,就能早脱贫。”
史亚威发现,帮人找一份活儿干很关键,能让人自信。贫困户胡春灵今年64岁,妻子因病去世。作为帮扶人,史亚威和村两委负责人到胡春灵家走访,制定了脱贫方案。先是鼓励他树立信心,为他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村环卫工。这样胡春灵每月有了550元工资收入,有活儿干有工资,人也开朗多了。后来又介绍胡春灵儿子胡银武学习电焊技术,学成后外出打工,现在每年为家庭增收3万余元。家庭设施改造方面,给他家的厨房、厕所等进行了“六改”。村里建有光伏发电站,贫困户每年有分红收入300元。胡春灵家里家外有了很大变化,2018年家庭人均收入1万多元,感觉日子很有奔头。为了预防风险,政府还为胡春灵家购买了一些保险。
“说实话,扶贫一忙起来,年头忙到年尾,很多事特别具体。”史亚威说,这样一来,公私兼顾很难平衡。去年初的一天,他请了假,计划拍婚纱照。刚和摄影公司约了时间,就接到帮扶对象胡永祥的电话。胡永祥说:“想今天到县里办慢性病卡,可儿子和儿媳都不在家。”史亚威和未婚妻韩丰商量,暂缓婚纱照拍摄。他开车去大胡村接到胡永祥,带他去县人民医院打印申请办理慢性病卡需要的病例。办卡的程序并不复杂,对农民来说却很陌生,需要有人带着。慢性病卡办完后,胡永祥说想上个厕所,去偷偷买了两包烟。回家路上,胡永祥拿出烟想表示感谢,到家后又拿出200块钱硬往史亚威兜里塞,史亚威很感动,但婉拒了老人的好意。送完老人,看看时间,错过了拍婚纱照。就这样,前后约了几次拍照,一直到举行婚礼,婚纱照也没顾得上拍。未婚妻成了妻子,结了一个没有婚纱照的婚,韩丰并不抱怨。她理解他,因为她也是一名扶贫干部,是县千树园管委会派驻李原乡郑寨村的一名“90后”扶贫队员。
现在,大胡村还有13户兜底保障户18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符合贫困发生率低于2%的贫困退出标准。脱贫不脱政策,史亚威的驻村帮扶工作要到2020年底结束。这样的“90后”扶贫干部,全国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