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信从中国北京中南海发出、飞跃万水千山抵达老挝首都万象近郊的农冰村小学,它的落款为“习近平”。这是中国国家主席给该校师生的回信。就在十几天前,在美国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该市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的学生兴奋、惊喜地收到了习主席的回信。品味类似心情的还有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校长和几名学生。今年3月,在习主席飞抵地中海之滨,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他们致信表达热切期盼、热烈欢迎之情,之后很快收到回信。
短短1个多月间,习主席接连给欧美亚三大洲的3个国家的学子回信,以一个大朋友的口吻耐心解答了他们来信中提出的问题,热切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热情勉励他们努力取得新进步,并表达了对他们的美好祝愿。
值得注意的是,这3封回信正值习主席双边多边等重大活动非常密集时期,其中包括对欧洲多国进行国事访问、庆祝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北京世园会开幕。这些回信见证了促进民心相通的一段段佳话,充分展现了习主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大国领袖风范。
谈学习:春风化雨
既然是一封回信,就要针对来信中的相关事宜,特别是来信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恰当的回应,所谓“有问有答”“有来有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双方心灵沟通,才能更好地加强情感交流。
对于学生们来说,最常见的话题莫过于“学习”。在来信中,美国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学生在做了简单自我介绍之后,告诉远在大洋彼岸的大朋友,他们正在学习中文,喜欢他们的中文老师;日常生活中,他们喜欢说中文,并且列举了他们喜欢说的中文表达,包括“太棒了”“我爱你”“朋友”“加油”“马马虎虎”“汉堡包”和“累”等。写到这里,孩子们笔锋一转写道:“我们都不喜欢做功课。”我们可以想象,大朋友习近平读到这里可能会心一笑,有感于美国小朋友的天真烂漫、坦诚率真。
“学习中文可以更好了解中国,结识更多中国朋友,也可以结识很多会说中文的世界各国朋友。你们的汉语书写工整、用词规范,‘太棒了’!我希望你们继续‘加油’,在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大朋友在回信中这样热情洋溢地写道。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从内容上看,既有对中文学习价值的阐释,又有鼓励、称赞,希望、期许;在用词上看,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精心选择了孩子们来信中列举的、喜欢的中文表达,不仅贴切,而且让他们备感亲切。这就是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此外,大朋友对他们中文的评价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到书写工整性和用词规范性两个方面,让人备感真诚;对孩子们的希望和期许实际上也暗含了对其“我们都不喜欢做功课”的巧妙回应,避免了简单说教的生硬,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回信的结尾处,大朋友满怀殷殷期待之情,再次提到学习。他说:“希望同学们珍惜韶华、努力学习,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
在给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学生的回信中,习主席在谈到学习时,以美好祝愿的方式,勉励他们说:“看到同学们能用流畅的中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很高兴……青春总是与梦想相伴而行。你们即将高中毕业,迈入大学校园。愿你们青春正好、不负韶华,都能成就梦想。”
习主席对学子们学习的关心和勉励受到他们的热烈回应。美国北奈尔斯高中的学生和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师生在收到回信后纷纷表示,习主席的信将激励更多当地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中文、更好地了解中国。
促交流:盛情相邀
习主席与3个国家学子的信函往来实际上是跨文化的心灵对话,而习主席的回信从诸多方面充分展示和践行了跨文化交往,促进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理念。
在给习主席的信中,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学生向这位大朋友介绍说,通过孔子课堂项目,他们有机会近距离了解中国,看到了世界的广阔与多元文化的价值。习主席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他们对多元文化的体验和认知,告诉他们,这是“通过学习实践得来的收获”。思想决定行为,有了什么样的认知才可能有什么样的行为。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学生立志促进中意青年思想对话和文化交流,促进中意人民友谊,并在信中把这样的志向告诉了大朋友。“我对此十分赞赏。希望你们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成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习主席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他们寄托殷切的期望,呼唤和期待涌现出更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我曾多次访问美国,那里优美的风光、热情的人民、多元的文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结交了很多美国朋友,包括美国青年朋友。”在给美国北奈尔斯高中学生的回信中,大朋友这样介绍自己对美国自然风光、多元文化的认知和与美国民众的交往。实际上,正面回答了孩子们在来信中所提出的“您有没有朋友”“您喜欢美国吗”。他不仅有朋友,而且还“结交了很多美国朋友,包括美国青年朋友”。通过分享自己的多元文化经历和体验,他向大洋彼岸的小朋友们阐释了跨文化交往的价值。孩子们在来信中表现出对跨文化交往,特别是来华交流的浓厚兴趣,他们写道:“中国很大,也很漂亮。我们想去中国看看。”对此,大朋友给予热情鼓励并发出盛情相邀:“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有机会来中国看看。”
对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师生和老挝农冰村小学师生,习主席也发出了访问邀请,在回信中表示,“欢迎你们来华学习和工作,希望中国也能成为你们的圆梦之地。”“欢迎你们早日乘上中老铁路列车来到北京。”实际上,今年4月,老挝农冰村小学师生已经应邀到访中国,并参加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以实际行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事业。
聊爱好:生活气息浓
“您有什么爱好?”“您喜欢听美国音乐吗?”“您喜欢吃哪国菜?”北奈尔斯高中的学生对大洋彼岸的东方大国领导人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来信中,提出一连串与他们的大朋友的生活爱好有关的问题,想借此更深一步了解和熟悉生活中的习主席。
对此,大朋友饶有兴致,娓娓答来。他说:“我对哲学、历史、文学、文化、音乐、体育等都有浓厚兴趣,我的很多爱好从中学时代就养成了,一直保持到现在。”他的回答不仅表明了兴趣广泛,而且长久坚持。相信有很多人读到此,会联想到《联邦党人文集》《常识》等他曾广泛阅读的著作;会想到他喜爱的足球运动和他曾在爱尔兰都柏林绿茵场上一试身手的英姿。
关于爱好问题,仔细研读一下这封回信,我们不难发现,习主席除了此处正面直接回答之外,还在别处侧面给出更多答案。比如,他谈到曾多次访美时,言及欣赏那里优美的风光,接触热情的人民和多元的文化,以及结交很多美国朋友,无疑透露出他喜欢旅游、爱交朋友等广泛的兴趣爱好。
说工作:为人民服务
“您的工作累不累?”这是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学生在信中提给大朋友的问题之一。乍听起来,似乎并不难答,但要用简洁的语言,把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政治领导人的工作向这些美国学生讲明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习主席用简洁、共通、易懂的生活语言,给出了一个简明扼要而又意涵丰富的答案。的确,“为人民服务”这个经典、朴实的表述,各文化、地域和民族的人都能一听即懂、心领神会。“很累,但很愉快”透着发自内心的真挚与坦诚,让人读来格外亲切、感人。正是因为如此,学生们在读完回信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从中感受到习主席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在给农冰村小学的回信中,习主席也提到了自己近年来做的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他提出并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他说:“从你们的来信中得知,‘一带一路’建设给你们的学校和家乡、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变化。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加强中老民生领域合作,促进中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是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中老加强合作,让更多惠民项目落地,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对于农冰村小学师生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就在自己身边,丰硕成果惠及自身。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参与对老挝民生项目援建,使一度濒临关闭的农冰村小学旧貌换新颜,成为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
习主席不仅向农冰村小学师生讲述了“一带一路”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而且描述了更为美好的未来,他说:“我期待着更多像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一样的民心相通使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合作、造福民众。”他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早日成长为国家栋梁,成为中老友好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