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互相帮衬,更多愿景就能成真(开放谈)

肖 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5月07日   第 06 版)

  从“一带一路”上的地标建筑、工业园区到中欧班列上运输的一厢厢货物乃至一个个微小的零件,正是企业的参与,为共建“一带一路”创造了可视性的成果。近6年来,工商界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主力军,各国企业之间的务实合作,更是“一带一路”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关键所在。

  在不同时期,各国企业之间的经贸合作往往呈现不同的特征,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企业之间的成功合作也有着鲜明的特点。

  ——共商共建。中国人历来讲究大家办事好商量,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市场环境不同,利益相关方面多,这就更加要求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部门之间要一起商量、综合决策、共同建设,而不是反客为主、强加于人。近6年来,中国企业以合作项目为载体,持续深化与东道国政府、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的协调沟通,构建多层级、各领域的协商沟通平台,既尊重对方合理诉求,也照顾彼此利益关切。例如,“走出去”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往往需要和当地上下游企业合作,保障材料等资源供应,这个时候,既要了解当地企业的技术标准、施工能力,也要兼顾项目需求,寻找安全性、可靠性最好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相关方受益。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和商量,往往是很难实现的。正是在共商共建的原则下,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结出硕果,并赢得良好口碑。

  ——优势互补。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基于比较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对相关国家复杂多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合作更是至关重要。比如,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就是由中国石油、俄罗斯诺瓦泰克、法国道达尔和丝路基金共同投资建设的,俄罗斯、日本、乌克兰等国专家协作进行了项目设计,施工队伍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土耳其等多个国家。项目的成功实施,正是各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结果。再如,第三方市场合作正受到多方推崇。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合作方式充分实现了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两家企业携手到第三国发展,既能互相帮衬少走冤枉路,也可以借机开拓海外市场,对企业而言,可谓事半功倍。

  ——互利共赢。行大道,谋共赢,图长远。企业要想深耕当地市场,实现长久发展,共赢理念必不可少。这不仅指企业之间,更是企业与当地居民和社区的互利共赢。例如,中国电建承建的波兰弗罗茨瓦夫防洪工程,将当地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升至百年一遇。中国三峡集团承建的苏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项目,为当地及周边700万人解决灌溉用水问题,为300万人提供饮用水保障,为上百万人供应电力,苏丹约1/3居民直接受益。国家电投在智利投资建设的蓬塔风电项目,每年减少11.4万吨温室气体排放。正是因为这些项目促进了相关国家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带动了当地就业、改善了生活环境、推动了经济增长,才能在当地获得普遍欢迎,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也能越走越宽。

  共建“一带一路”蕴蓄着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更搭建了企业合作的大平台。相信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新起点,未来各国工商界还将促进更多中外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更多美好愿景也将变为现实。

  

看!中国企业竞相签大单(一带一路共赢故事 ⑥)
互相帮衬,更多愿景就能成真(开放谈)
责编:李 婕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