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

红绿灯跟摄像头握个手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4月23日   第 05 版)

  过去在城市治理中,曾经有一个段子调侃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那就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因为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如果没有通过数据进行连接,摄像头看到的东西不会变成红绿灯的行动。

  这则调侃虽说有些过激,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海量数据如何打通融合并服务于城市治理的难题,考验的是城市治理的“思考”和协同治理能力。不过,这样的情况早已得到改观,越来越多的城市正积极参与到“城市大脑”的规划和建设中来,各项探索和实践成果不断涌现,城市正在变得更加“聪明”:路灯能寻人寻物,智慧政务让人办业务不用排队,还有让水“智慧流动”的智慧水务,让车更懂你的车联网……在快速兴起的“城市大脑”助力下,一些过去只有在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变得触手可及,市民可以享受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

  “城市大脑”使城市更具竞争力。城市既是“资源高地”,又存在“效率洼地”。通过对数据进行打通融合,城市治理能够在空间布局和设施配置、事件预警网络和协同治理体系建立、政务服务管理体系创新、快速反应安全防控机制完善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呈现出更高效率。通过全量、全网、跨领域多源数据的汇聚与融合,城市治理能完整量化城市“生命体征”,避免因为单一数据来源造成治理手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公共资源可以得到有效调配,减少浪费,助力城市迈向可持续发展。

  “城市大脑”让城市更有温度。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但是,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中生活,人们深切感受到交通拥堵、生活不便、环境恶化等城市之“痛”。如今,依靠“城市大脑”,堵车、环境污染等许多“城市病”,都可以开辟更有效的解决路径。广阔的社会需求带来一系列研究课题,“城市大脑”创造出的各种丰富的应用场景,许多都是由城市生活的痛点难点所激发,其创新应用能帮助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盘活各种资源,解决生活的痛点、难点、堵点。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城市大脑”的引入,可以助力城市管理者照顾到城市里的每一条河、每一个人,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城市变得更有温度。

  当下,“城市大脑”的应用刚刚兴起,发展任重道远。有调查显示,即便是全球最领先的智慧城市,也仅仅是挖掘出了部分潜力,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未来,随着规模、密度、复杂度持续上升,城市产生的数据将海量增长,应用的场景将更加复杂,“城市大脑”的任务和挑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同时,在所有的业务系统之上,“城市大脑”还需要构建一大批超级应用,辅助科学决策,并克服和修正运行中的缺陷,方能带给人们更好的城市生活。

“城市大脑”让城里人脑洞大开
红绿灯跟摄像头握个手
责编:叶 子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