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4月19日 星期五

五年六次座谈会,扶贫就得钉钉子!(望海楼)

■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4月19日   第 01 版)

  4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这是自2015年以来,习近平第六次针对扶贫话题召开座谈会。在这六场座谈会上,他分别就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等发表重要讲话。

  近5年来,习近平就某一话题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座谈会——这样的高规格,目前为止只有“扶贫”这个话题独享。这正应了总书记之前说的,“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

  钉钉子,是习近平强调多次的重要方法论。

  2013年2月28日,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首次对钉钉子精神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

  回顾这六次与扶贫有关的座谈会,会发现总书记对很多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比如强调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要求精准扶贫,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举措,敦促各级党委政府时间紧、任务重,抓组织领导,等等。

  明确的问题导向,也是这六次座谈会的突出特点。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挂在心上,而且一直不放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钉钉子,就要瞄准钉子,做到心中有数。座谈会之前,习近平都会解剖麻雀式地调研贫困地区。他几乎每次考察调研,都会关注扶贫话题。这样做极有示范意义。钉钉子,还得不厌其烦,直到将问题解决。比如,在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之前,总书记已多次强调精准扶贫;在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之前,总书记也明确提出过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了解钉钉子的人都知道,在钉钉子过程中,有时钉不到点上,有时钉得不够深,就得接二连三敲打下来,钉子才能牢固。道理是一样的。

  由此想到,其实对扶贫这事钉钉子,对习近平来说,已经做了近50年。2015年,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他动情地对各国嘉宾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如今又是近5年过去了,习近平依然心心念念扶贫事业,为之付出大量心血。

  走过半生,初心未改。当绝对贫困在中华大地上被最终消灭,人们会始终记得,这些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一锤子又一锤子砸下去,最终将钉子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中的。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
习近平同巴林国王哈马德互致贺电
五年六次座谈会,扶贫就得钉钉子!(望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