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江夏“光谷南”

定位武汉大健康产业新坐标 打造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4月10日   第 06 版)

  江夏区是武汉市的南大门,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现为武汉市新型城区。

  江夏连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区内汽车工业及零部件产业、信息产业增长迅速,是武汉市智能制造、信息产业规模化主区域之一。江夏区于2017、2018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连续十年位居湖北省县域经济排行榜榜首。

  “一城一园三中心” 建设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2019年4月8日至10日,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举行。武汉市以此次大健康博览会为契机,“引资引智”,聚合全球优质产业要素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物流、生活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冲刺“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

  继形成光电子、汽车两大万亿元产业集群后,武汉将下一个万亿元产业集群瞄准了大健康产业。

  目前,武汉市按照“一城一园三中心”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配套完备、绿色生态的高端产业园,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链条,打造武汉市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谋划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一城”即光谷生物城,主要聚焦大健康产业总部经济建设、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农业产品研发、创新企业孵化、产业链协同出新、技术平台支撑等,打造武汉市大健康产业驱动核。“一园”即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承接放大光谷生物城产业溢出效应,主要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规模制造,作为大健康产业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三中心”分别是汉阳大健康产业中心、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中心和长江新城国际医学中心。其中,汉阳大健康产业中心重点聚焦医药流通体系构建和中医药研发;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中心充分发挥自身医疗卫生服务优势和临床资源对创新研发的支撑功能;长江新城国际医学中心定位以医学为主导,医、教、研、产、养融合创新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4月7日,江夏区发布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规划。明确产业园发展使命为国家战略、湖北贡献、市级项目、江夏担当;产业定位为一园三区、产城融合、药械联合、医养结合;发展目标为争创武汉市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多层级调研分析 勾画大健康产业全景

  近年来,江夏区与世界知名咨询公司合作进行了长期深入调研,首次勾勒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产业全景图。

  大健康产业分为五个层级,从外而内,分别为制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物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五个产业层级是逐级递推式的包含关系。

  产业全景展开门类较多,主要包括:生物制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药品流通、生物技术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健康金融、体育健康、健康消费品。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将优先启动以下产业项目:可穿戴医疗设备、家用医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生物血液制品、生物疫苗、制剂药、现代中药、健康消费品,健康养老、医疗服务、第三方医药物流、体育健康、健康金融。

  “一园三区” 布局江夏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

  江夏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确定为“一园三区”空间布局。“一园”,即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三区”,即郑店大健康产业综合区、庙山医疗器械特色区、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

  郑店大健康产业综合区位于郑店街,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23.6平方公里。区域以北是八分山、夜泊山系,南侧是龙王山-豹子洞山系生态屏障,西至青郑高速,东至武昌大道。这块产业区空间布局为“一环一心四轴五区”。“一环”,即北侧八分山系、西侧鲁湖、南侧龙王山-豹子洞山系形成大健康生态环。“一心”,即大健康智慧都心,从医疗、教育、康养、居住条件、商业配套多点突破,集聚智力人才,打造区域智谷。“四轴”,即107国道、武昌大道、外环高速和京港澳高速。“五区”,即产研合作区、生物医药制造区、医疗器械制造区、医药流通区、发展备用区。园区区域交通通达性优势明显,8号线、15号线等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路网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产业要素的导入和集聚。规划“一横一纵”两大产业动脉,带动产业要素的活跃交流。“横动脉”,即沪渝高速,串联三区,直达光谷生物城。“纵动脉”,即107国道,纵贯核心研究机构和郑店街。产业板块上,大健康智慧都心是园区的智慧中枢,以江夏首个居住乐活社区形态集聚高端人才、产业工人和社区居民,提供金融、居住、康养、医疗、文教、商业多元配套等城市功能。产研合作区是产业综合区的动力引擎,以研发创新提供内生动力,构建完善产业平台促进产业集聚。重点打造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兼容成果转化、公共服务配套、健康数据中心等功能。生物医药制造区以充足的空间发展、完善的硬件配套环境发展生物医药规模制造。按照与居住、生态环境的兼容程度和空间需求大小,由西向东依次布局健康消费品、生物药和化学制剂的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区与庙山医疗器械补充区在发展时序上互为配合,支持医疗器械产业长远发展。

  庙山医疗器械特色区南至沪渝高速,北至花山东一路,东至花山六路,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园区毗邻纸坊主城区和成熟社区庙山一期,产业与城市功能互补。该园区定位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潜力产业集群医疗器械的最主要产业承载空间。依托丰富的土地空间,临近光谷生物城的区位优势,与五里界康养社区的紧密互动。园区划分为集约产研区、规模制造区、拓展支撑区三块子区域,重点打造应用导向明确、贴近市场需求的医疗器械产业区。

  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西北侧为沪渝高速,东侧为梁子湖大道,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区域内交通便利,有梁子湖大道、山水大道、花界路等五条主干道和规划建设中的地铁9号线等。园区充分依托五里界水系交错和产城融合的区域形态,按照“产业项目西北向东南,康养社区项目西南向东北”的方向推进发展。与郑店庙山产业互动,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医养需求,打造模式创新、科技引领的独特康养社区。

  聚焦国际前沿领域 细化产业发展路径

  生物医药发展路径:从化学制剂等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入手,引入行业龙头实现破局,中远期逐步搭建产业平台,聚焦国际前沿领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标杆。

  近期引入行业龙头,实现破局。充分发挥江夏区现有生物医药产业资源,以生物疫苗、生物血液制品和化学制剂药为切入点,与光谷形成联动,在短期内对产业进行布局。对已具备较大型企业的生物疫苗、生物血液制品等行业,推动上游科研向下游成果转移转化。对于小型企业集聚的制剂药,积极引入行业龙头,帮助现有小企业打通发展关键环节,同时推动小企业战略联盟。

  中期构建平台,打造集群。在靶向药、创新中药等能带动行业声誉发展的领域实现突破。重点引入稀缺CMO、产业检测等关键支持环节,提供产业关键要素,降低发展门槛和成本。丰富血液制品、制剂药的产品种类,纵深挖掘产业前景好的细分领域,吸引上下游企业进驻,打造区域品牌形象。

  远期聚焦前沿,协作转型。完善区域内部产业生态圈,聚焦国际发展的抗体药物等尖端领域。依托前期打造的园区品牌形象,拓展中部地区以外的生物制药企业。组织区域区内企业的交流会议,促成园内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产能方面的合作,培育内部协作密切、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医药生态圈。

  医疗器械发展路径:从消费型设备和国产替代率高的医用诊疗设备切入,做出规模、形成特色,中远期逐步聚焦创新、前沿领域,打造光谷南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近期把握机遇,做出规模。充分利用本地在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产业方面的积累,从需求大、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家用医疗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切入,打造具有“江夏特色”的消费型医疗设备制造基地。从无到有培育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一方面充分发挥医用医疗设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集聚;另一方面与光谷生物城建立紧密联系,批量导入退孵企业。

  中期聚焦创新,转型突破。推动家用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体外诊断产业领域的创新升级,向专业化、智能化、集成化、精准化等创新方向升级。探索高值医用耗材产业,布局心血管和骨科介入等细分领域。借鉴光谷生物城及苏州、合肥等医疗器械专业产业园培育产业环境的经验,完善软硬件配套,点状吸引“隐形冠军”和集聚中小创新企业。

  远期生态塑造,前沿集聚。与光谷南“一园三区”其他板块形成联动,借助郑店区域导入前沿医疗技术,联动五里界区域落地精准医疗。结合武汉本地的科研实力与光谷生物城在前沿研究方面的积累,向医用医疗设备先进领域、高值耗材前沿方向、消费型医疗设备高端品类拓展,打造前沿领航区。

  健康服务发展路径:率先布局健康管理、健康养老、体育健康领域,丰富健康服务商业模式和形态;中远期,聚焦本地需求和前沿领域,提升规模、形成特色。

  近期扩展服务,优化体系。充分依托五里界水系交错和产城融合的区域形态,布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相结合的多样化、专业化养老服务领域。优先发展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培育与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健康管理品牌与机构,丰富本地健康管理商业模式和形态。通过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发展大众健身运动,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中期把握需求,提升规模。鼓励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积极引入高端化、连锁化、品牌化的特色专科诊疗和康复机构。依托腾讯、华为等本地落户互联网企业,前瞻布局医疗大数据领域,实现健康数据有效处理运用。培育特色体育赛事品牌,增强互联网、旅游、医养等产业与体育健康的融合,构建多层次、多方式体育健康休闲体系。

  远期聚焦前沿,形成特色。以本地需求为导向,突破发展即时健康监控反馈应用平台、远程诊疗等细分领域,集成“终端+应用+服务”一体化的智慧医疗模式。把握国内医学检测领先企业全国布局机会,争取吸引项目落户于江夏;探索发展精准医疗,适度关注基因测序、产前筛查等领域,与光谷生物城进行错位及互补发展。

  江夏物流企业将向医药专业物流领域拓展。已在郑店、庙山布局的德邦物流、海吉星、普洛斯、百利威等物流企业逐步向医药专业物流领域拓展,根据医药物流的需求定制医药仓储和分拣中心,配备适宜特殊药品需求的恒温冷库,为医药产品存储和运输提供额外供电,加强“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程度,开发医药物流信息系统。

  “光谷南”医药专业物流,作为武汉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医药物流网的重要节点之一,将为域内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供精准高效、辐射全国的配送流通网络,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配套环境。

  加大产业扶持 鼓励共享创新

  未来,“光谷南”将依托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联合体,实现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源共享、上下互动、错位竞合。

  同时,依托武汉市82所高校,如武汉大学生物学、药学等专业的高校人才,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产学研合作基地,联合开展生物医药研究与技术开发课题,达成大学生就业、实习等合作协议。

  “光谷南”将借力光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江夏区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与生物医药企业共同设立研发试验合作平台,实现研发创新的产业化。

  目前,江夏区参考成都高新区、武汉光谷生物城等地的先进经验,结合江夏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拟定了江夏区大健康产业扶持政策,即《江夏区突破性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扶持政策》“黄金十条”,对人才和创新进行奖励和扶持。

  江夏区正着力推动监管审批分支机构的落户,并争取审批权限,以促进“一站式服务”体系的搭建。推动审批分中心和其他重要部门的分支机构的落地,开通相关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如设立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夏分局,争取注册、审批、检测、复核、流通等全流程权限。推动湖北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药品、化妆品检测、器械检测在江夏区落户或设立服务窗口。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等。

  目前,武汉大健康系列政策已出台,对企业自主研发并在武汉市实现产业化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将按照临床试验批件、药品注册申请受理、药品注册批件等阶段,分步给予奖励。如对1类新药,将给予最低200万元、最高2000万元的资金奖励。1类新药以外的创新药物,在不同阶段可享最低10万元、最高60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在武汉市首次注册的部分医疗器械、新兽药等创新产品,给予10万元至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

  为支持医药流通企业发展和优化养老服务,武汉将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支持。如对新建药品物流园和配送中心,对在武汉市设立的市场潜力巨大、具备一定产业规模的医养结合示范园区、智慧养老企业以及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等项目,将按照实际投资额度的10%给予支持。《武汉市关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拟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纳入医保目录、优先将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纳入武汉市药品带量采购遴选范围。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单一产品奖励最高可达500万元。

  数据来源:中共武汉市江夏区委宣传部

江夏“光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