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展现我国56个民族的特色文化,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国美术馆、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于3月2日至3月24日举办了“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251件雕塑展品济济一堂,使该展成为反映中国56个民族规模最大的雕塑展。
为时代立传
中华民族经过代代传承,融合发展,56个民族团结一致、奋发向前,56个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厚重博大,民族团结题材也成为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
“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雕塑艺术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动员、组织、评审、展示。56个民族,一个不少。参展艺术家中,不仅有院校师生以及雕塑院、画院的专业艺术家,更有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的艺术家。展览还在中国美术馆馆藏雕塑中遴选了33件著名作品,拓展展览的经典性、多样性。展览期间,吸引观众十万余人。
作为该展览的公教活动,3月16日,展览的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中国美术馆报告厅特别开设了讲座。吴为山表示:“至今仍在持续衍化的各民族审美意识和文化资源,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已经融合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民族命运共同体,值得当代雕塑艺术家们积极地探寻、发掘、研析、塑造。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新时代艺术家以优异作品,塑造一个精神、文化、艺术的石榴,让他们紧紧拥抱,成为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最有力、最坚强、最美丽的同心圆。”吴为山认为,这个“石榴”不仅要靠美术家去画、去塑,更重要的是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凝心聚力去塑造。我们要突破雕塑和美术本身来看待这个“石榴”,因为它是全方位的。展览入选作品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老中青雕塑家们创作的整体面貌,是中国文艺70年辉煌成就的体现,也是70年来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记录,是时代的画卷,是为时代立传。
展陈独具匠心
步入中国美术馆一层正中圆厅,其展陈既有多民族的题材,也有各民族独立、鲜活、个体的风采,作品以错落有致的雕塑形态凝聚在一起,互动在一起,犹如石榴籽一样点缀在圆厅里,融汇在大家庭中,形成多样统一的设计场域,有机彰显了民族大团结的展览主题。圆厅半圆形背景墙上,突出呈现了56个民族身着不同服饰的照片。照片墙正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当观众站在半圆的圆心观赏展览,满眼皆是民族风采的同心圆,每张笑脸都似花在盛开。在展陈灯光设计上,使用主体灯、射灯、背景灯,以及凹凸呈现法,营造出绚丽繁盛、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有力烘托了民族团结的主题。
展览以垂幔形式展示了56个民族的分布特色,并制作了分布图,以色块突出标识于中国地图上,使观众一看就了然于心。
对于雕塑创作而言,民族题材难以表现。根据统计,在这次雕塑展中,有15个民族只有一件雕塑作品,这15个民族是土家族、布依族、哈尼族、畲族、拉祜族、撒拉族、毛南族、阿昌族、保安族、乌孜别克族、独龙族、高山族、傈僳族、裕固族、门巴族,可见这些民族并不为艺术界熟知。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入展艺术家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深扎、调研、交流、对话与发掘,将各民族文化最为动人的一面,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式反映出来。不但以各民族友谊和情感的凝聚汇合,展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密切关系,而且将56个民族的风采一一表现,以精心提炼的艺术形象呈现各民族的文化魅力,使观众在欣赏之余,对各民族的重要特色有所领悟。
优秀展品撷英
本次展览展示了许多优秀作品。譬如《民族大团结》浮雕,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作品。这是1951年由徐悲鸿先生的高足、留法雕塑家王临乙创作的浮雕,当时是用汉白玉做的,捐献给中国美术馆的是石膏的。这次,中国美术馆把石膏浮雕翻成青铜浮雕,使观众可以更好地领会其独特形式与恢弘气势。这件作品中,前排的人们正在演奏芦笙、手鼓与唢呐等乐器,后排的各族妇女身着盛装、翩翩起舞,展现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这件作品堪称民族大团结题材雕塑创作的重要源头,因此,此次展览将这件作品陈设于中国美术馆一层正中圆厅的重要位置,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赏。
入展作品中,特别吸引观众的还有吴为山的人物雕塑《大草原》。2018年,作者去内蒙古大草原体验生活,画了许多速写。蒙古族朋友生活的质朴、为人的厚道、情感的真诚,深深打动了他。有位蒙古族摔跤手身材魁梧、手脚粗大、性格豪爽、心胸豁达,其铁塔般的体态,使吴为山产生了创作灵感。在这件《大草原》雕塑中,这位摔跤手犹如一座大山,从大草原生长出来,沐浴在热烈的阳光下,稳稳地与大地连为一体,与人民扎根一处,坚如磐石,豪情万丈,成为大草原的一种视觉符号与文化象征。吴为山以他为模特作画,还成为了朋友。
彭汉钦的《怒族姑娘》,也吸引了许多观众。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等民族杂居。其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节日气氛最为浓厚。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的仙女节,是云南贡山怒族人的传统节日,又称鲜花节。在《怒族姑娘》这件雕塑作品中,作者以塑造结合彩绘,生动表现了姑娘端庄的眉目、传情的嘴角、光洁的面庞、如丝如缕的秀发、色彩斑斓的头巾,展现出一位鲜花般的怒族姑娘内秀与亲和之美,这与作者彭汉钦长期生活、工作在西南,大量调研,了解当地民族风情密不可分。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负责人,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执行策展人)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