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3月30日 星期六

小剧场为京剧添活力(墙内看花)

□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3月30日   第 07 版)

  最近,“辉煌岁月”北京京剧院建院四十周年纪念演出正在热演中,其中,《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碾玉观音》《马前泼水》《浮生六记》《惜·姣》5部小剧场京剧,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引发关注。

  对于话剧舞台来说,小剧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对于京剧而言,小剧场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北京京剧院无疑是国内小剧场京剧的先行者。2000年,该院以老戏《马前泼水》为蓝本大胆创新,提出小剧场京剧的逻辑,在无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成功走出了小剧场的第一步。

  小剧场剧目《马前泼水》一登台即引发了年轻人的观剧热潮。剧目对老戏里面的精彩场次如“逼定休书”“马前乞怜”“泼水羞妻”等进行了继承与创新。为使其适应小剧场的表演需要,剧目还对人物表演、唱词声腔、舞台道具进行精加工,加入了一些话剧里的叙事手法,以便更符合现代观众的需要。

  从2000年首次亮相至今,《马前泼水》每逢登台都广受欢迎。这充分体现了小剧场京剧的魅力。由于舞台与观众距离更近,小剧场京剧更有利于表现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表达人物微妙复杂的情感,让京剧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显得更为密切。

  其实,京剧距离中国人的生活本来就不遥远。京剧中既有鸿篇巨制、家国大义,也有中国人的人情世故、衣食住行。这样的“小戏”过去我们看得少,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大剧场大制作限制了这些“小而微”的美学呈现。小剧场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块空白。

  对于当下京剧的传承发展而言,小剧场京剧可以说是一条颇具价值的路径。它让我们有机会去挖掘京剧中更为生活化、更为细腻的部分,然后以更加现代的、多样的方式,近距离呈现给观众。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传统戏曲的传承之上。京剧有悠久深厚的美学传统,像主流传承下来的《四郎探母》《锁麟囊》等一些大戏,无论是京剧界还是戏迷,都希望它能原汁原味、高品质地保存下去。发展小剧场京剧,创新一些表现手法,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大戏,颠覆传统,而是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京剧这门国粹能在时代的前进中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小剧场为京剧添活力(墙内看花)
科技,打开文创新大门
珍贵古籍《洪武南藏》重新出版
向世界传递“和”文化
用鲜活的人物画像新时代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