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3月23日 星期六

患风湿类疾病致残率较高(医说新语)

张小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3月23日   第 09 版)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以多系统和多器官受累以及高致残率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逾1000万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均属于慢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副院长王凌强调,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都是高致残率疾病,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

  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特点表现为:70%的患者在患病2年内会出现关节侵蚀破坏,5至10年的致残率高达43.5%,15年及以上的致残率将高达61.3%;同时,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还会引发骨质疏松、肺间质纤维化、冠心病、血管炎、巩膜炎等疾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由于类风湿关节炎高发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又是社会和家庭的重要生产力来源,因此,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非常沉重。从现有流行病学统计来看,较低的社会经济水平与较高的发病率相关,该病的高致残率和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负担,导致患者因病致贫现象较为突出。

  王凌说,目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规范治疗状况不尽如人意,先进的治疗方案使用率还很低,对比世界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现有的治疗方案未能满足临床上对该病的控制和关节功能的保留。如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高峰年龄在13岁至31岁之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患者可发生致残。因此,该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严重负担显而易见。

  王凌建议,加强风湿学科的科室建设,建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转诊制度,逐步形成覆盖本地域的风湿免疫疾病诊治协作网络,解决基层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并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各地风湿病临床诊治符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最新指南和共识。

  王凌说,应高度关注因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类疾病等风湿类疾病的误诊、不及时治疗及治疗不当等所导致的患者致残、丧失生活能力问题,还要关注由此带来的社会劳动力损失。

  据悉,当前国际上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已有了很大突破,患者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疾病致残率显著降低。王凌呼吁,我国应加快风湿性疾病治疗领域的创新药品准入国家医保目录,这对于提高患者的药物可及性意义重大,更可以提高患者规范治疗的可及性。

保护听力 防“老年性耳聋”(健康关注)
近九成女性:要幸福健康第一(健康互联网)
患风湿类疾病致残率较高(医说新语)
从医终生事 从教育新人(妙手国医)
健康资讯
责编:喻京英 邮箱:hwbjk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