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都下岗了,儿子要上学,老人又有病,这日子咋过呀!”此前,接二连三的事情压得南通市南园社区的低保户马树新透不过气来。就在他焦急时,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劳保所的两位工作人员出现在他家门口,登门了解他的情况及再就业的意愿。
“只要有工作,我什么苦都能吃”。得知马树新不怕吃苦、希望能多挣钱的愿望后,工作人员迅速与和街道有《用工共建协议》的南通醋纤公司联系,将马树新推荐到公司做车间保洁员。马树新的妻子也在街道人员的推荐下,在其他企业找到了工作。马树新高兴地说,“多亏政府帮忙,现在我家月收入有近5000元,不仅摘了困难户的帽子,企业还帮我们交了相关保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如何构建长效的就业援助机制,是南通市基层劳动保障部门长期以来考虑的问题。市区各个街道、乡镇、社区摸索出“就业联盟”,与相关企业签订共建协议,消化辖区内的失业人员。目前这一机制已在全区十个街道全面推广。相关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询访、社区网动态跟踪等方式将40062名失业人员纳入服务对象数据库,为2251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一对一”就业帮扶。“下岗失业莫发愁,先到社区走一走,服务送到家门口”。南通市全面建成 “十五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所有社区成为“100%充分就业社区”。
南通还在“城乡统筹”上下工夫,让农村居民进城有活干。邵某是港闸区幸福乡人,因为身体、技能等各方面原因成了失业人员。幸福乡劳动保障服务所的工作人员,先后为其推荐岗位近10次,而邵某以种种理由对安排的工作始终不满意。面对这种情况,劳保所的工作人员没有放弃,在耐心说服劝导的同时,尽量让他参加相关培训,推荐合适岗位。最终,在南通某钢厂,邵某找到一份离家近、收入相对高一些的工作。
南通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市,打破了城乡就业分割的格局,加快城乡统筹就业的步伐。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稳步推进,转移人数达221.37万,转移总量全省第一。今年春节刚过,一场全市联动农村转移就业大型招聘会在崇川、港闸、开发区等市辖区分别举行,吸引了3万多名农村劳动力进场找“饭碗”。目前,南通全市已有9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有了工资性收入。通过就业援助促进就业,使农村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也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与此同时,南通还鼓励自主创业,建立了从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到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类专家参加相结合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涉及市场管理、税务、财务、人社、融资、权益维护等领域。市政府每年把“万人创业计划”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力量服务创业。统计资料显示,南通市创业活动指数、个体工商户总数、私营企业总数及注册资本总额三项主要指标一直处于全省前列,其从业人员数量也占同期新增就业总数的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