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区间。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
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总理提出了几条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走出人民大会堂后,许多代表委员对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一定能实现预期目标,大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预期务实理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底线思维,就是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包括中美经贸摩擦等情况。可以说,6%-6.5%的区间,我们有充足的信心,也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告诉本报记者,为实现这一目标,接下来要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是一个非常可观和理性的预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
“总理在报告中也提到,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赵皖平说。
“世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中国共产党最讲认真。”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周海波告诉本报记者,他对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预期充满信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经济增长就能符合预期目标!”
“6%-6.5%的增长目标比较务实,切合实际地评估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表示,过去一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如中美经贸摩擦、多边主义受到冲击等,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到了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提出,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从这一指标来看,非常稳健,符合当前供给侧改革与结构升级的趋势,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兼顾了就业增长、环境保护等综合考量。”
“现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比较稳定,尤其是,很多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大,减税降费政策的实际效果明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盛国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张俊勇对于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确定在6%-6.5%之间很有信心。
重点工作明确
全国政协委员、海关总署原副署长孙毅彪向记者表示,一系列数据表明,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进出口情况看,尽管国内外都面临严峻形势,但仍处于正常增长态势。
“政府工作报告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形势,思危方能居安。”孙毅彪认为,报告清晰地看到了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压力以及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今年的工作思路、政策取向、重点工作也很明确。
“要让企业和百姓过好日子,国家就必须过紧日子。”张连起提到,报告中写道,坚决兑现对企业和社会的承诺,困难再多也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我想,特别要聚焦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实施有温度、能感知、实质性的减税降费,激活企业的内生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好比激活人体的细胞活力。”
张连起认为,中国经济现在面临新老矛盾交织、长期短期因素碰头、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的问题。在这种复杂严峻局面下,给经济增长设定一个区间,在实际执行中力求取得更好效果,有很大意义。他认为,这保持了经济发展的底线思维,绝不能滑出这个区间;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还预留了政策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更应大力完善营商环境。“没有限制的领域民营企业都应该进入,应坚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中性原则,这是所有民营企业家都非常关心的,也是营商环境改善中很重要的一点。”
同为民营企业家的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张天任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写得很真、很实。“在比较困难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国家在2018年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张天任说,在今年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宏观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以发展为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硬道理,以实现高质量的科学发展。除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外,报告还明确了11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
“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国家重视发展、重视就业,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张天任说。
未来充满信心
事实上,报告不但有对经济增长区间的预期目标,还有一系列保驾护航举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代表委员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光明未来的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减税力度超越了很多人预期,尤其对制造业等行业而言,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及时雨。”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分析,2018年增值税下调了一个点,就带来10个月减税1794亿元的利好结果,而这次减税力度更大,其红利无疑将成倍增加。他认为,报告中提到,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利润上缴,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企业和社会承诺坚决兑现的信心和决心。
江浩然认为,接下来要做的是,既要向实体经济让利,确保实质性减税,又要保证民生开支不打折扣。“基于历史可以相信,紧日子并不是苦日子,减税从长远角度看,绝不等于减收。为企业减负,最终能变成放水养鱼,推动国民经济更加繁荣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姚劲波对记者说,“政府工作报告有干货、特别接地气。”他表示,很多细节都被明确表述出来:就业提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减税降费有明确的数字规定等。
“很多企业界关心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我觉得所有的民营企业都会更放心,更加大胆地拓展业务。”姚劲波认为。
“将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6%降到13%的目标我非常拥护。”张俊勇很赞同报告中提到的减税政策,他表示,如今国际形势比较复杂,企业通过减税能够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应该继续推动减税政策。
“面对困难,报告提出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仍有优势和潜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务实目标是可行的、能够实现的。”周弘认为。
“当前,尽管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但此次报告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报告展现了强大的底气和信心。”张近东表示,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感受,可以用9个字来概括:提信心、暖人心、强决心。“中国的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报告中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持续发展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