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2月25日 星期一

宁静的束河

刘春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2月25日   第 12 版)

  束河古镇
  来自网络

  束河不是河,是古镇。

  “束河”这个名字起得精致典雅,纳西语叫做“绍坞”。它与云南丽江古城相距4公里,有青龙河、九鼎河、疏河三条河流经,故名“束河”。它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纳西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

  束河和丽江一样,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当年最兴盛的时候,一天有3000匹马在此停留。徐霞客曾记述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蒙,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就是束河的古称。早在明代,这里已经是丽江地区的重要集镇了。

  四方街,是古镇的中心,几条小碎子路从这里辐射散开,到了尽头又连为一体,潺潺的溪水顺着路面穿镇而过,流向远方。水和路相依相偎,形影不离。古镇除了几条主要的马路外(也只是走马车,不通汽车),许多路其实就是巷子,类似于北京胡同、上海弄堂。巷子的名字起得非常文雅,也有学问:西山巷、红叶巷、藏客巷、聚宝街,还有铁花巷。每条巷子,边边拐拐,都是商铺店面,一个接一个,大多出售一些手工织就的扎染蓝布、皮帽、皮带,还有木刻艺术品。一家店铺里,一位摩梭妇女手持木梳,正在用传统方法织围巾,面前挂了许多刚织好的成品。扎染蓝布纹饰精美,花枝叶皿,鸟兽虫鱼,无所不包。原料取自田野里长出来的板蓝根叶子,取后磨碎入水发酵,从碧色中生出青色来,出于自然又美于自然。除了手工织品,最有特色的就是银制品了。许多商铺门前,放着一个小砧板,店主手持小铁锤敲打银皮,制成手镯等小工艺品,很是精致。纳西族人对金子并不看重,却十分钟情于白色的银子。一位纳西族妇女对我说,她们都爱戴银镯,头上、手腕,甚至脚上都有佩戴。配上红蓝白服饰,背上披着一个羊皮披肩,上面缀有七个小圆片,代表天上的星星,谓之“披星戴月”。那披肩的形状如青蛙,据说,青蛙是纳西族人的图腾,象征纳西族人民勤劳苦干、子孙后代繁衍不绝。

  乌黑油亮的青石板路上,印着深深浅浅的蹄窝。在镇角处,有人摆了小吃摊,贩卖油榨豆腐块、干子、果栗肉,或煮粉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引得大人小孩围成一圈。最热闹的还数赶集的日子。三多节,即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由北岳庙会演变而来。这一天,男女老少一起出门涌进镇里,或采购物品,或跳舞对歌,热闹异常。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在“四方听音”大殿戏台上,古镇要举办纳西火把节,表演歌舞节目,通宵达旦。农历七月初七情人节,纳西族少男少女会齐聚街头,围篝火、弹古琴、唱情歌、抛香袋,寻找意中人。只可惜,我到古镇不是时候,错过了这一个个热闹的节日。好在我记住了烟柳平桥、夜市萤火、龙门望月、雪山倒映、断碑敲音、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莲夜话这八大景观,体会到了古镇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韵味。

  我们被束河田野的风拥抱,与灿烂的阳光接触,在茶马古道上流连,又在酒楼、茶肆、作坊享受宁静生活的浪漫。束河所拥有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多元化的文化景观,总是让人陶醉。一切显得那么自然恬静,小河、青山、石板路、木制老屋……那不正是我心灵深处故乡的影子吗?

“非洲之巅”归来话探险(行天下)
登华山赏摩崖石刻
华北旅游:文化引领创新
宁静的束河
责编:何欣禹 邮箱:hwbrm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