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啦滋啦……”厨房里传来了油炸东西的声音,我顺着声音去厨房一探究竟,原来是母亲在做油炸丸子。母亲用勺子挖一勺肉馅,在手中团成球,浸到盛满面糊的小铁盆中裹一层糊,最后撒一层面粉。如此一来,一个丸子就做好了。母亲把处理好的一个个圆润丸子码在盘子上,一起下锅,伴随着酥酥的油炸声,油花逐渐没过了丸子,飘来一阵浓郁的香味儿。
我家在山东淄博,在这里,油炸象征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圆润的丸子又寓意团团圆圆。由于意头好,所以炸丸子便成了我家过年的一项传统。每年一过腊月二十,母亲就会炸许多丸子,储存在一个用了好些年的带盖陶瓷盆里,丸子下面还要垫几层煎饼用来吸收多余的油脂。最初几天,家里人搭配着主食吃丸子,后来就做丸子汤,一盆炸丸子供一家人从年前吃到年后。
其实,除了炸丸子,每年过年前,家里还会备一些炸带鱼、炸茄盒、炸藕盒等其他油炸食品,俗称“炸货”。这些炸货是家里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每当家里支起油锅做大量炸货时,就是要准备过年了。
年味儿不仅仅是炸货的香味儿,还是贴福字的喜庆劲儿。家里大门上的“福”每年都会更换一次。为了即将到来的己亥猪年,父母特地去年货市场上挑选了一张绘有两只小金猪的大“福”字和几张小“福”字。回到家后,还嘱咐我仔仔细细沿着“福”字的边沿儿贴一圈双面胶。
贴福字听上去简单,这其中讲究可不少。在我家,每年早早准备好的“福”字,要等到大年三十的白天才贴。再者,大门上的“福”要正着贴,寓意正福临门,屋内的“福”要倒着贴,寓意福到家中。
大年三十这天下午,我拿着大“福”字,踩上门边的板凳,把去年的“福”字小心取下,准备贴福字。我先约摸着把“福”按在大门上,母亲站在3米外,开始指挥着说:“东边高了,再往下点。”我没什么方向感,不解为何父母总爱说“东西”,而不是“左右”。我把“东边”调低了一些,母亲却哈哈大笑起来:“那边才是东边,傻孩子!”话声一落,父亲也被逗笑了,我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在过年这团圆的日子里,大家总是喜洋洋的,哪怕是一点小趣事,也能让一家人开心好久。
随着夜幕降临,除夕夜到了。家里每个房间都添了几抹喜庆的中国红。母亲提早准备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我也把刚出锅热气腾腾的水饺端到桌上,一家人凑在电视旁,一边吃饭,一边期待着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我用手在满是水雾的玻璃窗上擦出一片透明区域,望向窗外,街上已鲜有行人,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团圆的灯火。
“年味儿”到底是什么?“年味儿”藏在母亲炸丸子时飘出的香味里,也藏在家人一起贴福字的喜庆中。其实在我看来,“我家的年味儿”就是团圆味儿。只要一家人欢聚一堂,不论做什么,都有浓浓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