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1月31日 星期四

东阿行

程绍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1月31日   第 11 版)

  鱼山曹植墓
  来自网络

  很多人知道东阿有阿胶,却不知道东阿还有曹植墓。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建安文学的专家,恐怕也不知道曹植葬于东阿。曹植的封地先后有几处,其中一处就在东阿,曹植因此被称为“东阿王”。

  到东阿的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曹植墓。上车时,雨一直下,且有连绵不尽之势。奇怪,最近两次到山东,一次是8月到章丘,一次是这次到东阿,都赶上下雨。看这雨势,担心曹植墓游不成,没想到到达目的地时,雨停了。天空虽然还是沉沉的铅灰色,但已无需撑伞,顿觉天公作美。

  曹植墓位于距离县城约20公里处的鱼山西麓,坐东朝西。一进门的左手边是子建祠,门前一副对联简练地概括了曹植的一生:“帝家诗子,诗国帝王”。

  曹植在文学上的才华确属罕见。东晋大诗人谢灵运评价曹植时说:“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就是“才高八斗”成语的由来。清初大学者王士祯也认为自汉代以来两千年的诗人中能称得上“仙才”的,只有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而已。曹植自小聪慧,才思敏捷,出口成章,除了众所周知的“七步诗”外,《洛神赋》《白马篇》等都是名篇,尤其是《洛神赋》里对“宓妃”的形象描写:“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想象奇崛,比喻生动,文采丰赡华丽,早已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

  眼前的曹植墓却很简陋。与常见的帝王墓穴完全不同,简直无法想象这是帝王之墓,乍看就是座普通的墓穴。墓不大,由普通的砖石砌成,砖石略显灰黄色,在潮湿的空气中隐隐透着一丝荒凉与寒酸。正值冬季,墓后山坡上的树木也只剩一片光秃秃的灰褐色枝条,更给人的心绪增添了些许冷寂。据说鱼山是曹植最爱登临的地方,生前曾表示死后愿安葬于此,后来果遂此愿。曹植41岁时在河南淮阳郁郁而终,死后四个月,儿子曹志据其遗愿把他移葬在这个地方。

  曹植墓旁有一小道,循此小道即可登上鱼山山顶。小道不宽,可并行二人,鱼山也不高,不到百米。同行的本地朋友说,站在鱼山顶上,能看到黄河。但由于刚下过雨,天空中雾气蒙蒙,虽然极目远眺,还是看不了多远,视线被一种说不清是霾还是雾的东西阻挡着,只能看到山脚下的一条马路,据说黄河就在不远处,但被遮掩在茫茫雾霭中。

  所幸山脚下一处建筑并未被遮挡,这就是梵呗寺。梵呗寺依鱼山而建,翘角飞檐,富丽堂皇,一看就是个新建筑。一查资料,果然,此寺修建于2006年,不过这是重建,梵呗寺唐代就已存在。鱼山如何会有梵呗寺?这又与曹植有关。据史料记载,曹植某次登鱼山,半道上突然听到空中传来一阵阵美妙的音乐,清丽婉转又哀婉动人,曹植如闻仙乐,半天呆立不动。等这声音消失以后,就根据这天上飘来的旋律,写成歌词制成曲子,这就是梵呗音乐的诞生。因此梵呗也叫“鱼山梵呗”,唐代开始传入日本、东南亚等地。近年,日本、韩国等地的众多僧人和佛教团体都纷纷来到东阿鱼山拜谒曹植墓,把鱼山视为佛教音乐的发源地,把曹植视为佛教音乐的鼻祖。

  一个小小的土包似的鱼山,一个不起眼的鱼山,竟然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发源地,曹植创作的鱼山梵呗也一直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佛教界广为流传。如果不是亲临这块宝地,一般人哪能想象得到?这真是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啊。

  驻足鱼山之巅,我似乎看到曹植踽踽独行的身影,他登临鱼山时是否也是细雨蒙蒙?这个孤独郁闷的才子,大概只有天上飘来的音乐给过他片刻的安慰,不过也很难说这到底是天上传来的梵呗之音,还是他自己内心的生命之声。这个一生才华夺目却命运坎坷的诗人王子,就这样与东阿永远地联系在一起了。

寻访城里别样的年味
到冰城享受冰雪欢乐
东阿行
冷资源 热关注
人工智能旅行平台上线
寻找“安心城市”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