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29.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6%。在短短40天内运送约30亿人次,相当于每天帮整个德国搬一次家,还相当于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总人口都“流动起来”。

流动的中国 回家的故事

严 冰 叶佳蓉 印 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1月30日   第 05 版)

  1月28日,中建二局投资公司的志愿者在西安北站为工友赠送新年礼包并送行。当日,500余名川籍务工人员有序登上西安开往成都的D1929次动车,踏上了回家团圆的旅程。这是陕西开行的首趟免费“暖心高铁专列”。
  史文哲摄

  春运首日,黄山北站客运职工与小演员为旅客表演快闪舞蹈《好运来》。
  陆 杨摄

  复兴号高铁列车在北京动车段整装待发。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1月21日,中国春运大幕正式拉开。10天来,候车厅内人头攒动,客运站里摩肩接踵,高速公路上“摩托大军”浩浩荡荡……今年春运,约29.9亿人次陆续踏上旅途,汇聚成“流动的中国”。无数个回家的故事,勾勒出社会变迁的轨迹,更折射出游子归家的永恒主题和温暖亲情。

  坐着高铁把家还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9万公里以上,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在全国各地延伸,高铁凭借安全、快速、便捷的特点,在春运中的优势愈发明显,成为旅客春运出行的首选。

  “去年我刚来沈阳的时候,还没有开通沈阳到承德的高铁。”在沈阳上大学的小李来自河北承德,过去他只能坐火车回家,一坐就是11个多小时,“今年寒假我买了高铁票,只要2个多小时就能到家,想想都开心!”京沈高铁沈阳至承德段首次投入春运,大大地缩短了两地时空距离,造福沿线的回乡旅客。

  今年春运,还有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杭昌高铁杭州至黄山段、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铁、济南至青岛高铁等多条新线首次加入,进一步提升了春运的运力;10余列超长版复兴号动车组亮相京沪高铁,刷新了旅客回家的速度。

  “今年的工都结束了,一盘算赚了8万多块,开开心心回家过年啦!”南京南站,55岁的左芳芝和丈夫周桃许在等待回家的高铁,左芳芝说:“以前都是坐大客车回老家,票价80元,路上要3个小时,现在坐‘复兴号’只要60元,80分钟就能到家,绝对值!”这对夫妻在南京工地上做高层楼房的伸缩缝制作,辛苦奋斗了一年,高高兴兴地买了高铁票,期待着回家和亲人团聚。

  北京南站党委副书记梁兆钰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是复兴号首次投入春运临客运输,就是为了让旅客共享铁路发展成果,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乘车体验更舒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风驰电掣的复兴号,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享受着舒适、快捷的春运体验,轻轻松松把家还。

  铁路之外,民航、公路也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行方式。

  作为今年春运旅客数同比增长最多的交通方式,春运期间民航旅客运输总量将达到7300万人次,与去年相比约增长12%。高铁和民航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空铁联运”。

  今年春运,高铁香港段开通后,香港机场与高铁组成的“空铁联运”成为不少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回国的交通新选择。

  “高铁真的太方便了!南非到我老家长沙的飞机班次少、机票贵。高铁一开通,我们可以飞到香港,从香港搭乘高铁回家。”来自湖南的曾建由公司外派至南非工作,今年选择了“空铁联运”的方式回家过年。刚下飞机,他和朋友们放下大包小包,向西九龙站内服务人员询问如何买票。

  春运期间,呼和浩特地区也开启了“空铁联运”模式。呼和浩特东站和呼和浩特机场均设立了空铁联运候车专区,同时,呼和浩特东站与呼和浩特机场间开通空铁联运直通巴士。“铁路+民航”式的地空无缝衔接,不仅符合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趋势,更为春运旅客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回家通道。

  公路方面,湖北、湖南、陕西等14个省份,超过1万条高速车道支持支付宝扫码付费,每辆车通行速度将提高5至10秒,自驾回家的体验越来越好;广东、广西、福建等春运重点省份交警总队启动2019年春运“温暖回家路”专项,推出“暖心地图”功能,在高德地图内搜索“暖心地图”关键词,即可找到身边的春运服务站和摩托车免费维修点,让寒风中的“摩托大军”感受到更多温暖。

  回家背后的故事

  春节将至,不论是在外求学的游子,抑或是在外拼搏的打工者,纷纷收拾行囊奔往家乡。

  北京火车站,旅客们在等待回家的列车:8名来自河南洛阳的农民工,厚重的军绿色包裹里装满了北京特产;3年没有回家的尹阿姨和老伴买了凌晨4点的票,急切地想回家看望年逾八旬的父母;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小刘,一个月前就开始计算回家的日子,期盼着和一年未见的爸妈团圆。

  今年春运历时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29.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6%。在短短40天内运送约30亿人次,相当于每天帮整个德国搬一次家,还相当于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总人口都“流动起来”。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成熟度和包容性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与流动率也随之增加。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占据社会流动人口的绝大多数,而正是这一流动人口构成了春运的人口基础。

  “明年就不准备再出来做事了。”上海虹桥国际机场,62岁的四川人黄祖才在等待带他回家过年的飞机。在上海打拼了十几年的他,本该是退休享清福的年纪,却选择继续拼搏,以减轻儿女的负担。

  “回家看看儿女,一家人团聚”,这是老人最迫切的期待。团聚,也是儿女们最企盼的。前段时间,黄祖才不小心扭伤了腰。家人不放心他一人在外,女儿买了飞机票让他早点回家过年,儿子在四川的机场接他回家,全家老小都等着一顿魂牵梦萦的团圆饭。十几年来,1700多公里的距离,2个多小时的航程,每次回家,老人内心都充满着期待和喜悦。

  春运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味。“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是客居他乡的游子心声,更是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习惯。不论科技如何发展,时代如何进步,春节回家依旧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和情结。

  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反向春运”正在成为新趋势。人们过春节、团圆的方式不再拘泥于必须回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把长辈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团圆。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披露,反向春运客流以年增9%左右的速度增长。成都、重庆、哈尔滨、武汉等劳务输出大省的城市,今年成了春节十大热门出发地。

  武汉至广州南站的G825列车上,孙桂昌带着孙子坐得正舒服。除了在出站口的亲人,等待爷孙俩的还有初到广东过年的新鲜感。“如今让儿子夫妻俩从佛山回湖北老家过年,反倒不如自己带着孙子来佛山过年方便,不仅好买票,有时还能买上折扣票,最高6.5折。”孙桂昌说。

  “在哪儿过年不重要,跟谁过年才重要。家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山西人田胜利今年给父母买了来京的火车票,打算带父母好好逛逛北京城或是开车到周边城市去看看。

  “反向春运”的潮流中,除了前往大城市相聚,还有部分家庭选择出境旅游。

  在杭州一家电商企业上班的谢先生,准备春节带着一家人去东南亚旅游。老人从江苏老家出发,小夫妻和孩子从杭州出发,共赴新加坡展开5晚6天的自由行。“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固然重要,但只要一家人团聚,在哪里都是过年。”他说。

  有家人的地方就有年。不论是跟随春运大军回家,还是将父母亲人接到身边,或是全家出门旅游,变的仅仅是团圆的形式和途径,不变的是对于春节团圆的渴望。

  春运中的“逆行族”

  有人已经归心似箭地踏上了回家路,有人却仍然忙碌在春运一线岗位上。在万家团聚的日子里,这些“逆行”在春运客流中的人,默默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和奉献,用爱心、耐心温暖着每个游子的回家路。

  陆振捷,K4051次列车的指导列车长。自工作以来跑了15年春运,他只有2年是在家过节。和很多工作不一样,陆振捷每次上班都要提着一个拉杆箱,箱子里放着日常用品、换洗衣物、业务资料等。

  “很多时候,我跟同事、乘客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要多出许多,家反而变成了‘驿站’。”作为列车长,他这些年和爸妈一起度过的春节屈指可数。陆振捷说,每到除夕,如果在火车上度过,肯定会给爸妈去一通电话,打开微信视频聊上几句。“轮到有休息,最想的就是在家陪陪爸妈。”也正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为辛勤付出的“铁路人”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一家不圆万家圆”,一方的坚守,换来了无数漂泊在外的人平安到家。

  “壮壮,妈妈今年春节不能陪你过年了,因为还有很多人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妈妈要去送他们回家。妈妈答应你,下了班就赶快回来,你要乖乖听话等我哦。”薛峰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上海客运段的一名列车长,家在徐州的她常年往返在京沪线上。在不能陪伴的日子里,她都会给儿子壮壮留一张“请假条”。

  懂事的壮壮会在假条上签下“同YI”的字样,收进自己的“百宝箱”中。从壮壮识字以来,他的“百宝箱”里已经攒了21张请假条。这些小小的假条里,不仅满含着一位母亲的歉意,更承载着母子之间的爱与约定。

  不能陪伴孩子过春节的“铁路人”数不胜数,哈大高铁车队的列车长董颖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的年三十你又不在家,但你说虽然不能回家陪我,可看着那些坐你们的车回家的人,心里想着和我一样盼着爸爸妈妈一起回家的孩子,你觉得值得。”今年,13岁女儿嘉琪给董颖写了一封信,小女孩的懂事令人感动,“又一年春运开始了,我用铁路人孩子的方式给你支持,也希望坐你火车回家的叔叔阿姨对你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微笑……等长大了我也做个像你一样优秀的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封信里有撒娇、有理解,更流露出女儿对妈妈的爱和支持。

  近两年,一批年轻的“95后”也开始加入春运“逆行族”的队伍,用他们的活力和热情温暖着回家的旅客。

  “慢一点,慢一点”,连锐锋一边提醒旅客有序上车,一边认真核对车票信息,不时还帮旅客递一下行李。第一次手握“万能钥匙”执行春运任务,他有些兴奋,同时也体会到列车员的辛苦。他的值班室内,小桌板上放着安全牌、警示带,一份列车时刻表上密密麻麻地标记了各式符号。这是他作为新手为自己做的笔记。

  “95后”连锐锋,是K4051次列车的45名外援乘务员之一,父亲是从业几十年的火车司机。作为一名“铁二代”,他对铁路有一种难舍的情结。连锐锋说,虽然父亲很少在家,平时父子之间交流也很少,但父亲常告诫他,为了“大家”牺牲“小家”,这不是伟大,而是职责。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不论是奔向团圆的旅客,还是坚守岗位的“逆行族”,每个人内心都怀着温暖与期待。伴着回家路上美好的春运记忆,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中国人正迈着坚定步伐,继续书写美好新时代的新故事。

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习近平讲故事)
流动的中国 回家的故事
责编:叶 子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