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多省市的电视问政节目陆续开播,成为许多城市电视台的看点,深受民众青睐。除了电视问政之外,更有网络问政、APP问政等多种创新的问政形式不断推出,问政力度也不断加大,从过去的留言信箱,到网络论坛留言,从领导与网民在线交流,再到官方APP、微信公众号上的实时互动,民众表达诉求、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越来越畅通,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政务公开,有效搭建起了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也使政府决策多了智囊团。
为什么各地的问政节目纷纷受到欢迎,问政形式还不断创新优化?其原因就在于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通过问政,能畅通渠道,更多地了解民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需解决什么。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真诚倾听民众呼声,真实反映民众愿望,把人民满意作为标准,改革才能落在实处,才能经得起民众检验,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动真碰硬的问政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加快各地政府转作风的步伐。从多地的问政实践来看,有的会播放记者的采访(或暗访)的视频,也有的问政代表会就视频反映的以及日常调研中发现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各方面问题,向相关领导面对面质疑问询,不少问题都尖锐而苛刻。问政也通常不止于问,民意从“听”落实到“办”,多地都在强化跟踪问效,有的在APP上设置满意度评价功能,网友就相关部门对问题的回复、处理意见,可进行评分;也有的对于问政节目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有后续的跟进和报道,将整改成效及时公布出来,反馈给大众。你有来言,我有去语,问政把问题放到聚光灯下“炙烤”,把缺点拿到放大镜下审视,推动了诸多“疑难杂症”的有效解决。更有一些没有被问政的部门表示,将主动查找问题积极整改,这对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会是有益的促进。
广泛的问政还有利于更好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各种形式的问政,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民意,集思广益,发挥民智,可以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打造民间智囊库。当“政府配餐”和“民众点菜”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时,能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民生实事工作的参与度、知晓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只有政府知道民众所思所想,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才能更进一步。
如果说问政是一面镜子,那么在镜子后边的,就是万千民众注视的目光。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积极开展问政,广泛开展自我审视的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入实施,是刀刃向内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切实行动,而问政节目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力,有助于加速政务服务升级,进一步推动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