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为抗日捐躯的海外侨领是蚁光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大声疾呼“反抗侵略,全力救亡”,立下了“因公牺牲,慷慨赴难,虽死而在所不惜”的铿锵誓言。
蚁光炎1879年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市。因父母与哥哥相继去世,生活贫困的他出国谋生,于17岁赴南洋创业。他以省吃俭用攒下的300泰铢作为本钱经营运输业,此后从事商业贸易,兴办船务,创设工厂,成为著名的华商,在促进泰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事业有成后,他竭力为侨社服务,1936年开始先后担任了中华总商会主席、报德善堂董事长、中华赠医所主席以及大批华侨社团的重要职务。他因贫穷失去上学读书的机会,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泰国资助了大批华文学校,并为家乡捐资创办小学。
蚁光炎常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救国人人有责”。1937年“七七”事变后,蚁光炎宣传抗日救国,率先发动属下拒绝为日商驳运货物,带头拒卖暹米给日本,领导侨众开展抵制日货运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战时经济。通过组织义演、舞“救国醒狮”、号召素餐过年等形式,他领导暹罗侨胞献纳捐款总计600万元以上,并带头认购救国公债,为抗战筹措了大量外汇资金。他与其他侨领集资创办《中原报》,为抗日运动发出呼声。
滇缅公路开通后,蚁光炎多次向八路军、新四军捐赠卡车、药品,给予汇款支持。当时许多泰国华侨青年回国参战,仅奔赴延安的就有300人,其中许多人都是经由蚁光炎的介绍和资助得以成行。不仅如此,蚁光炎还冒险回国,辗转奔波于广东、香港、重庆等地,报告侨情、捐款慰劳抗日军民、谋划救济家乡受难同胞和接洽沟通侨汇。1939年,他提出“加强抗战,开发云南”的建议,被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采纳。他带头捐款10万元,动员侨商投资,共同开发云南边境的佛海地区,建设农垦生产基地,这个生产基地成为了抗战物资供给的有力保障。
上个世纪30年代的泰国,由于执政的銮披文当局实行亲日政策,日本侵略者、汪伪政权曾对蚁光炎进行种种挑拨、利诱和威胁,要求其停止抗日活动,均遭到他的严词痛斥和断然拒绝。他表示:“我一生只做正义的事,不要不义之财!”亲日派因此对他起了杀心。
1939年11月21日晚10时许,蚁光炎在曼谷耀华力路被凶残的杀手开枪射杀,因伤势过重,无法救治。在弥留之际,他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家属:“我虽死,你们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这句话后来在泰华各界广为流传。
1939年11月22日晨起,赴中央医院吊唁的侨界群众达数千人。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各省分别召开盛大的追悼会。
蚁光炎大义凛然的光辉一生和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受到广泛的尊敬和赞誉。1994年,《蚁光炎先生墓表》碑石在碑林落地。1997年,由汕头市委统战部、汕头市侨联发起在桑浦山麓建立了“蚁光炎纪念亭”。在泰国的北榄府,同样设有“蚁光炎纪念堂”。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