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小车间”撑起脱贫“大梦想”(新征程新篇章)

杨元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1月16日   第 11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临夏大力推行“扶贫车间”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小车间”正在撑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大梦想。

  过去,临夏产业培育滞后,企业发展不足,群众挣钱渠道不宽,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和劳务输转。如何让贫困群众种养之余搞些副业、增加收入,如何让留守妇女和老人力所能及参与务工补贴家用,成为摆在面前的必答题。为此,我们通过“扶贫车间”找到了出路。这种把企业流水线和生产车间建在农村,送岗上门、就近就业的扶贫方式,让不少农民变身成了产业工人,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比如,东乡县坪庄乡罗家村“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八宝茶,产品销往西藏、青海等地,已带动45名贫困群众就业;布楞沟村“油馃馃”车间从当初不足60平方米的小作坊,变成“布楞沟流域食品发展联盟”,带动周边6个村子都办起了“油馃馃”生产线,吸纳50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和稳定增收。

  一个扶贫车间,就是一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洼地”。在临夏州,广河县聚鼎工贸彩灯组装车间最初的创办人是在浙江义乌等地的务工人员,在发达地区工厂里掌握一技之长后返乡创业,带来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扶贫车间”的兴起,促使人才返乡、技术下乡和资本涌入,伴随人才、技术、资本源源不断向农村流动,何愁乡村不振兴。

  一个扶贫车间,就是一家小企业,做大了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家大公司。临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发展慢了下来,民营经济不足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推动“扶贫车间”遍地开花,促进了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像积石山县特利强雨具产业扶贫加工基地,就是借助厦门特利强雨具公司技术、品牌、市场优势+临夏人力资源发展起来的。相关方面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一家总公司,设立10个以上“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从事雨具装配。像这样一个个“东企西引”项目和“来料加工”订单落户临夏,必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民营经济会迎来新的春天。

  一个“扶贫车间”,就是一扇接受先进技术和理念的“窗口”。过去,偏远地区一些农村妇女受传统观念束缚,不愿意走出去务工就业,同时缺乏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整合人社、农业、妇联等各类培训项目资金,专项用于贫困群众带薪培训,既降低了企业负担,也让群众在岗前培训期间有收入。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把大批“宅女”“ 宅妇”从炕头、灶台吸引过来,掌握一定技能,在企业上班获得可观的收入,大大提升了在家庭的经济地位,对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也产生了巨大帮助。许多农村妇女在谈起“扶贫车间”时自豪地说:“成为产业工人后,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提高了,说话底气也足了。”

  实践证明,“扶贫车间”不仅是推进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有效抓手,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研究细化一系列政策举措,在项目引进、选址建设、用工培训等各个环节,提供便利条件、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夯实产业基础。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我们的时间,到这儿去了
赚钱的小微企业更多了
南江黄羊助力脱贫
“小车间”撑起脱贫“大梦想”(新征程新篇章)
责编:王俊岭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