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26年,将全部精力和金钱投入到一片荒山坡上,只为心中朴素的绿色梦想——找回“丢失的地球之肺”,让动植物自由生长。他就是海南万宁兴隆热带花园董事长、73岁的印尼归侨郑文泰。
郑文泰祖籍福建泉州,1945年出生在印尼,15岁回国。1964年被下放到兴隆华侨农场,兴隆7年磨炼了这位富家子弟的意志,并与兴隆结下不解之缘。
1972年起,郑文泰先后在香港、台湾学习建筑,上世纪80年代便成为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商人。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郑文泰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吸引他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满眼绿色的大自然。郑文泰开始意识到,如果现在不去保护生态,一片片神奇的雨林、一个个珍贵的物种将彻底消失。
1992年,一场大病彻底改变了郑文泰的人生轨迹。大难不死的郑文泰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生命如此脆弱,生态如此脆弱,再不‘做’就来不及了。”
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郑文泰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自己的所有生意,投身环保事业。郑文泰变卖部分资产,出资1亿元在兴隆华侨农场“圈下”了一片上万亩长期因砍伐遭破坏的荒地,他要将这片土地原有的热带雨林恢复起来。
26年的山林劳作,昔日活跃商界的郑文泰已俨然成为一位肤色黝黑的老农。每次在满眼翠绿的园子里见到他,总见他穿着工作服,戴着棒球帽,在园子里忙忙碌碌。
郑文泰有着“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等荣誉“光环”。但是,在他眼中,财富、荣誉都比不过雨林里的一草一木。
身处兴隆热带花园,观花、赏树,听鸟语、虫鸣,曾经的荒山变成今日的“雨林”,郑文泰究竟花费了多少心血?
据统计,兴隆热带花园如今生存着4000多种植物物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65种,27种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被国家确认为四大环境生态示范教育基地之一和物种基因库。
在郑文泰看来,在荒山上找回“丢失的热带雨林”,最重要的是要付出“真心”,“热带雨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给予认真关注是了解不了的。”郑文泰说。
面对雨林修复这一“前无古人”的事业,他不敢蛮干。郑文泰出资邀请了一批国内外的植物专家,普查热带北缘多个区域的地质、水文、森林植被、物种资源以及热带雨林的生态结构,从自然界里面找样本、找蓝本。
在专业、科学的植物学理论指导下,郑文泰开始四处寻找、购买、培育珍稀濒危物种的种苗。每次台风暴雨吹倒苗木,他都心疼得不得了,台风过后马不停蹄地扶苗、补种。2005年“达维”台风过境,他花了3年时间才恢复如初。
生态日益好转的兴隆热带花园吸引了地产商的注意,有些地产商找到他,劝他“割出一小块,换回一大笔!”尽管恢复生态需要不断注入资金,但郑文泰坚决不拿花园做代价。入不敷出时,他一次又一次变卖家产。近年来,又开始重操旧业,帮人搞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贴补热带花园的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许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在兴隆热带花园得到迁地保护、繁殖,并形成群落,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这是海南唯一在保护原生态多样性基础上建立的热带植物园。”“海南植物王”钟义教授曾如是评价。
逐渐恢复雨林林相结构的兴隆热带花园吸引了各种鸟类、昆虫、松鼠和蛇安家,还有老鹰和野猪。郑文泰拿起手机向笔者展示热带花园里栖居的鸟类,嘴角不禁扬起了孩童般的微笑。
创造一个环境,让动植物在适合的环境里自由地生长的梦想日益变成现实,但他却感到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令他开心的是,近年来,国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参与到他的雨林修复工程之中。很多科研院所、高校主动与他合作,以热带花园为基地,引种、育种、扩繁。
“植物的历史比人类、动物要长得多,植物的很多用途还有待开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投入保护和研究。”郑文泰认为,保护并不是拒绝发展,相反,保护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