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丘区面积比重大,西部地区山高坡陡,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明显,夏季降雨集中,冬春季风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同时,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地表扰动增加,造成上世纪末以前中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和预防。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国家投入资金,在无定河、葛洲坝库区、甘肃定西县和江西省兴国县等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其后重点治理投入不断增加,治理的范围逐渐扩大,长江、黄河、珠江、海河等大江大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都实施了重点治理。在北方地区则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又实施了大范围的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同时,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有效控制了人为新增水土流失。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开始下降,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大部分山丘区植被覆盖度迅速增加,1982至2013 年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指数由0.30上升到0.45。主要江河流域在径流量有所减少或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输沙量均表现为显著减少。
从影响水土流失的各方面因素分析,今后,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将持续下降,直至达到水土流失相对轻微的良好生境。
(作者系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