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人工智能进军体坛显身手

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26日   第 08 版)

  2018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国际足联首次在足球赛事中引入视频助理裁判系统(VAR)。
  新华社记者 李 明摄

  想象一下,人工智能会给职业运动带来多大的影响。运动队通过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比赛的历史数据,从而找到能够更好地赢得比赛的钥匙。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运动队发现人才、为训练运动员提供指导、与球迷互动、做辅助裁判……一个更加智能的体育赛事时代,正在逐渐走近。

    

  人工智能教练显神通

  最近,有一条新闻引起关注: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联合开发了一套AI(人工智能)教练和球探系统,通过收集、分析球员近几个赛季的数据建模并科学训练球员。

  研究人员预计,未来两年内AI有可能会取代一部分原本属于教练员的工作。

  体育的魅力,融合了竞技的激烈性和胜负的不确定性,甚至球员和教练员极强的个人魅力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缺少了“人”的魅力,只突出数据的准确,AI想要在短期内代替教练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准确获取赛场和训练场的数据、立足球员特点制定战术、赛后进行数据复盘……这些是AI的强项。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的确能帮助体育产业向着更精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AI在其他方面也赋予了职业体育新的可能性。为裁判提供辅助、“代替”记者撰写机械性的赛场新闻、帮助球迷找到更适合他们的座位……

  2017年首次亮相的旧金山三角洲足球队,就在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来提高球迷参与度。球队使用的智能售票系统会根据购票者的背景和兴趣,调整他们的座位。例如,比赛中球迷可以先与家人坐在一起,之后再进入“更响亮、更有活力的支持者”的看台,球迷会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更贴近球队和队员。这种定制化参与无疑也会提高球迷的忠诚度。

  智能运算笑傲赛场

  法国发明家格雷戈尔·詹蒂尔曾设计过一款运用了AI运算能力的袖珍设备,通过计算机来检测击球的速度与位置,包括球出界与否,从而比裁判更清晰地判断球的位移、运动员是否犯规等等。不仅如此,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和国家冰球联盟都使用了基于AI运算的聊天机器人,功能远比我们习惯的网页自动回复要复杂。机器人能在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迅速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丰富自己的答案储备,并可以同时横跨多个球队、多个社交平台。

  普华永道曾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媒体渠道即将成为体育行业的第一收入板块”。AI成了体育媒体十分重要的助力,为观众提高更好的体验、带来更多的惊喜。同时,也帮助自己降低成本。

  随着AI在体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互联网体育直播网站纷纷开始了拥抱人工智能的尝试。近日在深圳举行的FSC2018未来体育大会上,企鹅体育总裁刘建宏说:“人工智能正在做起飞前的准备。我们正在尝试人工智能产品化,把人工智能和内容分发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智能剪辑、机器人图文直播等。”

  人工智能的超强运算能力,不仅能帮助运动队、媒体转播方“笑傲赛场”,对于“公众参与者”来说也有特别意义。刘建宏表示,人工智能未来将会在赛事制播中扮演更多角色,比如为马拉松跑者制作个人专属视频等服务。

  质疑并行前路广阔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全球赞助和客户服务部门副总裁诺亚·赞克曾经说过:“对人工智能技术来说,体育行业是一块良田,机遇非常之多。不论是涉及商业运营还是球员个人的数据分析都适合应用人工智能。”

  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AI也并非没有遭受过质疑。一方面因为,体育的魅力是复杂的,竞技过程中的一些“人”的失误有时也给体育增加了一抹不确定的“美丽”;另一方面,有声音称,担心AI会把体育比赛变得过于制式化而走向枯燥,缺少乐趣。

  人工智能使体育行业更趋理性,更准确也更高效。一些运动队已大胆做出变革,指导教练员、训练运动员,这背后都有AI的影子,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也适时地张开了热情的怀抱。但是,当AI不断地学习、自我调试和提升之时,也有人对其有一些疑问,应用技术的分寸在哪儿?边界在哪里?在他们看来,还有些问题尚待回答。

  数字鸿沟的存在,也或许会让“是否用了AI”成为进一步拉开地区、球队之间差距的下一个重要角逐点。

  质疑的存在并不意外,不只是AI,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总不会一帆风顺。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首次运用了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同样也引发了许多争议,有人提出过度依靠技术影响了比赛的流畅度。无论如何,AI在体育赛场的运用是大势所趋,它或许不完美,但我们期待着它在不断学习中,贡献更好的表现。

刷脸政务:高效便民办政事(网上中国)
社交媒体助企业盈利(互联网大咖秀)
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海外网直击)
人工智能进军体坛显身手
国际人才分享昆明大健康发展机遇(海外网直击)
责编:陈菲扬 邮箱:chenfeiya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