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罗湖桥,改革开放的一扇小“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22日   第 12 版)

  在罗湖人行桥,旅客从香港步入深圳。
  王 申摄(新华社发)

  罗湖铁路桥卧伏在深圳河上,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火车每天穿行两地之间。
  王 申摄(新华社发)

  罗湖口岸联检大楼片区。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在深圳罗湖口岸联检大楼,旅客使用自助通关系统办理通关手续。
  王 申摄(新华社发)

  改革开放初期的罗湖桥。
  (来源:深圳全接触)

  1988年6月拍摄的罗湖桥上的旅客。
  新华社记者 陈小波摄

  1988年,全国首套边防检查计算机验证系统在罗湖口岸启用。
  (来源:南方都市报)

  40年前,内地开始迈出改革开放的脚步。40年来,架设在深圳河上的罗湖桥,目睹了深港两地的巨大变迁,默默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的发展过程。

  1982年,刚刚18岁的吴燕霞来到罗湖边检站工作。在她的记忆中,那时从香港到内地办事或探亲的港澳居民,携带的都是电器、手表、零食和没有穿坏的旧衣裤、旧鞋子等。

  早在1906年,长约32米的罗湖桥就建在了深圳河上,连起了内地与香港。1950年,罗湖边检站成立。7年后,重新修建的罗湖桥成为旅客往来深港两地的通道。那时的旅客进出口岸,需要从铁路桥两侧的行人通道通行。这一走,就持续到了80年代。

  1985年,罗湖口岸联检大楼落成使用,罗湖桥下游建起一座全新的双层通道桥,成为新的罗湖人行桥。1988年,内地第一套边防检查计算机查验系统在罗湖口岸启用。

  “在我们刚工作的时候,每天往来的人也就是几百人,到后来有上千人,80年代末基本是上万人了。”吴燕霞说,现在每天通关人数有20多万,高峰期的时候有30多万。

  透过罗湖桥这一扇小“窗”,改革开放40年来,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人流、物流变化,在值守者眼中清晰可见。吴燕霞说,如今性价比高的内地美食与住宿,便利的公路网、高铁网,让港澳居民往来内地的频率不断加快。

  2003年,由于防洪标准过低,已有百年历史的罗湖桥完成了它的使命,被分段拆除,并当作文物复建于香港新界。新建的铁路桥有40米宽,卧伏在深圳河上,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火车仍然每天穿行于两地之间。

  如今,深圳与香港之间,每年有大约3亿人次从各个口岸间往来。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建设中的莲塘口岸也即将投入使用。

  (据新华社香港12月3日电 记者万后德 章颖)

罗湖桥,改革开放的一扇小“窗”
责编:彭训文 邮箱:wanfenglin5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