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派汉语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只有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灵,产生更多文化的、认知的、情感的“交集”,语言才有生命,课堂才有温度,学生才能乐在其中而心向往之。
中文教学要依托文本,但不能完全拘泥于文本。要善于从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取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丰富课文内容,拉近汉语与学生的距离。比如教学“实现”和“梦想”这两个词语,我们选取刚刚获得“亚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铜奖的林伟培同学现场领奖照片作为教学材料,并请该同学从“怎样结缘数学”“付出哪些努力”“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3个方面,和同学分享自己获奖的故事。学生边津津有味地听故事边理解“梦想”的含义,同时明白“梦想的实现需要艰辛付出”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们还在选词填空题目中,尽可能以学生为素材设计练习题。比如:“珊妮同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同学们对她很服气”……在选取事例时,最好是正面的,表明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期许、欣赏,使学生“亲其师”,然后达到“信其道”的目的。
汉字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源自于其背后的故事。我们也尝试利用造字法,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描述中学习汉字,学生乐学并且记忆牢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开设“汉字每天一讲”,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汉字,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了解它的来历,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其他同学听;同时,我们开设“啄木鸟医院”,诊断出易错生词,并用一面墙展示易错汉字,鼓励学生讲述记忆小窍门。这些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对于正确牢固认读生词大有裨益。
除了保证课堂的趣味性,课堂上如果遇到爱动的学生怎么办?作为外派汉语老师,怎样处理才较为合适呢?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趋利避害才是最好的方式。从学习风格视角分析,一般有视觉性学习、听觉性学习、动觉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4种类型。爱动的学生大都偏爱动觉性学习。我们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尽量设计如绘画展示、课本剧表演、人物对话、课文故事串烧等活动,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比如,在教学《因小失大》这一课前,通过设计听写比赛,结合分数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因一个词语不会写而停下来,以至于耽误了后面的听写,这种做法就是“因小失大”。然后设计一个问题:课文中的“小”指什么?“大”又指什么?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做教师,也需要和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当一个教师敢于从讲台上走下来,用心和学生一起讨论、质疑、展示,并和学生一样参与评价,这样的课堂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温情。在教学商务汉语《接机》时,我们和学生自由组合,一共分成5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当评委组)。以“你中国的同学乘坐飞机,从北京赶到马尼拉为你庆祝生日”为话题开展对话,具体要求是,运用课文中至少5个中文词语,字数不少于80个。在经过小组合作商讨准备后,采用抽签方式确定上台展示顺序。4个表演小组或通过设计“握手”,或通过设计“打电话”,或通过设计“拥抱”,或通过设计“取行李”,均巧妙地将对话集中在一个故事中完成。
总之,中文课一定要接地气,让学生感觉中文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作为外派汉语老师,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学生,和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中文才有温度,课堂才有温度,学生才会亲近中文、学好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