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参与扶贫开发的主要社会力量,企业扶贫为推动扶贫攻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日前召开的《企业扶贫蓝皮书(2018)》发布会暨第三届企业精准扶贫红旗高峰论坛上表示。
这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第3本《企业扶贫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扶贫政策从救济式的给钱给物,到变输血为造血的开发式扶贫;从原来的瞄准区域到现在瞄准农户的精准扶贫,充分体现了中国扶贫政策的有效性。预计到2018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80%以上,贫困村将退出60%以上,贫困县将摘帽50%左右。
中央企业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黄群慧介绍,中央企业已累计投入定点扶贫资金超过75亿元,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实交到位的资金达到了122.03亿元。民营企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不断创新精准扶贫的模式,丰富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截止到2018年的6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了5.54万家,精准扶贫帮扶6.28万个村,帮助了755.98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外资企业也成为脱贫攻坚的新生力量,主动对接了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上市公司扶贫工作呈现“扶贫投入水平高、成效水平高、管理水平低、沟通水平低”的特点:583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度扶贫投入,总额64.62亿元;帮扶人数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共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50万人;仅有1.69%的上市公司成立了扶贫主管部门;上市公司扶贫信息披露率为38.74%。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社会动员处处长王大洋表示,我国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手段,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一大批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培育壮大。五年来,国家级贫困县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2个百分点,发展动力明显增强。他同时表示,参与脱贫攻坚是企业积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企业积极参与扶贫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企业扶贫的好典型,从2016年起一共有70个企业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的表彰,占同期受表彰名额总数的1/3。”
蓝皮书公布了35个企业精准扶贫优秀案例,包括中国一汽“创新扶贫模式,激发内生动力”、中国平安“‘三村工程’精准扶贫,共建美丽乡村”、牧原集团“‘5+’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助力脱贫攻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