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大熊猫“回家”之路

——探访中国首个大熊猫放归地

本报记者 陆培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06日   第 05 版)

  大熊猫“淘淘”在雪中。

  麻麻地

  监测人员安装主动触发式红外线照相机监测放归的大熊猫。

  2018年岁末,四川雅安发布这样一则消息:2019年将启动“万名港人游雅安”活动,邀请香港民众来一趟“熊猫老家”之旅。

  雅安既是中国大熊猫的发现地,又是首个中国大熊猫野外放归地。这个“熊猫老家”有哪些精彩的熊猫故事?本报记者前往探访了一番。

  深入麻麻地

  位于雅安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麻麻地,是中国首个大熊猫放归点,这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2003年,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岷江支流大渡河中上游,贡嘎山东南面,总面积约47885公顷。

  我们的车从石棉县县城出发,沿108国道一路往南。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在3000米左右,车子一路上翻越崇山峻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十分壮观的雅西(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它像一条巨龙,一会挂在悬崖,一会钻入大山,在山谷间形成一道独特风景。

  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公益村是进入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路上的最后一个村庄,这里九成以上村民是彝族。穿过村子,记者进入了保护区公益海保护站。

  保护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片大熊猫栖息地中有不少珍稀动植物,有毛冠鹿、黄喉貂、小熊猫、扭角羚、白腹锦鸡、黑熊、红腹角雉等动物,还有古老的珙桐、水清树等孑遗植物,这些植物起源久远,被称为活化石植物。

  当然,这里最受瞩目的还是大熊猫。根据最新的《全国大熊猫第四次调查报告》,四川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1.9万公顷,分布有大熊猫30只。小相岭山系中,石棉县境内分布有大熊猫25只,分为公益海和石灰窑两个局域种群,其中公益海种群22只,石灰窑种群3只。

  为追踪监测野外放归的大熊猫,保护区成立了野外监测队,目前有13个队员,他们就住在保护站内。队员们平均每月至少有15到18天在保护区的山林里监测野外大熊猫的踪迹。

  目前,监测队制定了无线电跟踪监测、GPS定位监测、ACT数据、新鲜粪便采集、采食场调查等监测技术规程,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对大熊猫野外生存安全、空间活动状况、活动节律、野外生存状况及疫源疫病等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并建立大熊猫DNA动态数据库,分析放归大熊猫对当地大熊猫小种群所做的遗传贡献。

  从保护站到麻麻地放归点,只有一条简易土路。由于没有在当地找到皮卡车,我们只好乘越野车冒险上路。中途经过好几处险路时,大家只能下车步行通过。

  途中,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雉出现在车前方的密林里。

  当看到写着“阿鲁伦底河”的标牌时,大家顿时兴奋起来,“我们终于到麻麻地了!”

  探访放归点

  在麻麻地放归点,除了放归栅栏和放归槽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专为放归大熊猫“泸欣”设立的雕塑。

  雕塑中,大熊猫“泸欣”手拿翠竹,目光凝视远方。她的幼仔活泼可爱,炯炯有神地注视着母亲的一举一动。

  “泸欣”的故事不得不讲,因为她是第一只异地放归的大熊猫。

  9年前的一天,处于病饿中的“泸欣”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兴隆乡被当地村民发现后获救。次日凌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专家紧急出动,将“泸欣”接到了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接受全面救治。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调理,“泸欣”身体全面恢复,在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易地放归。

  “泸欣”放归后,大熊猫野化科研和监测人员通过项圈无线电跟踪、GPS定位、活动痕迹定位等技术手段,研究“泸欣”在野外的日均移动距离、活动范围、活动节律、觅食选择、栖息地选择等情况,分析其融入当地种群情况。

  在一次监测中,红外相机拍摄到了“泸欣”带着一只幼仔。为进一步确认幼仔与“泸欣”关系,研究人员和监测队员在放归区域开展了为期1年多的DNA样本收集和遗传分析工作,最终确定照片中幼仔大熊猫为“泸欣”和当地野生大熊猫的后代。

  这次陪同记者进入麻麻地放归点的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曾杰,是一位熊猫发烧友。她向记者讲述了另外一只大熊猫的故事。

  去年12月28日,监测队员在回捕笼意外发现了一只大熊猫。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用芯片扫描仪检测和外形判断,确定是2012年10月11日放归自然的大熊猫“淘淘”。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兽医马上对“淘淘”进行了体检。结果显示,“淘淘”体重115公斤,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在野外的生存状况良好。在确定“淘淘”身体健康和佩戴GPS项圈后,翌日中午12时,“淘淘”再次被放归野外。

  “淘淘”是全球首只采用母兽带仔方式野化培训的大熊猫。“淘淘”在野外存活5年,验证了人工繁殖大熊猫经过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法放归自然的成功,也创造了人工繁殖大熊猫放归野外存活时间的新纪录。

  据了解,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野外救护大熊猫易地放归以及孤立小种群复壮研究。在保护小相岭大熊猫种群方面具有核心价值的栗子坪自然保护区陆续放归了“泸欣”、“淘淘”、“张想”、“雪雪”、“华姣”、“华妍”、“张梦”、“八喜”、“映雪”共9只大熊猫,栗子坪保护区建立起了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

  寻找大熊猫

  在栗子坪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里,悬挂着这样一张照片:雪花飘舞,“泸欣”行走在雪地上,颈部佩戴的项圈清晰可见,她身后,一只半大熊猫宝宝紧紧跟随,毛绒模样,惹人怜爱。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栗子坪保护区丛林密布、荆棘遍野,悬崖峭壁步步惊心。监测队员和科研人员爬山、涉水、卧冰、冒雪、栉风、沐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观测大熊猫在野外的安全和健康状况。他们往往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周,常常10天半月回不了一趟家。他们为拾到一枚新鲜粪团而兴奋不已,为获得一项准确数据而喜上眉梢。

  一只成年大熊猫在野外栖息地的活动范围小则4平方公里,大到近30平方公里,即便它们脖子上的项圈可以发射信号,想要在茫茫林海中找到它们也绝非易事。

  栗子坪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蜂是一个满脑都是熊猫故事的人,一见到记者,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黄蜂说,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小、可能因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出现近交衰退、进化可塑性丧失和远交衰退的风险,进而导致种群进一步缩小,灭绝可能性加大。出于这些原因,在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公益海建设小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并配有放归适应场,把人工圈养或救助的大熊猫个体投入到小相岭大熊猫小种群中,增加这里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群存活能力。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实施“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野外大熊猫濒危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已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保护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到258万公顷,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从15个增长到67个。

  野化放归是补充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促使其复壮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野化放归这条路走得通。”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前放归的大熊猫“泸欣”已在野外产仔,“张想”“八喜”等均已融入当地的野生种群生活。

  让大熊猫真正回归自然,这是中国大熊猫保护工作者的使命。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讲故事)
大熊猫“回家”之路
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众生相)
智能云审讯系统建成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