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秋,我们开车穿过尚未通车的雅康高速公路,来到了泸定大渡河,来到在建中的兴康特大桥面前。这是建在云端上的超级大工程,第一次走近这座雄壮的大桥,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建造一座特大桥需要近4年的时间,这期间,有近百名戴红色安全帽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还有近千名戴黄色安全帽的不同工种的普通工人。戴红色安全帽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很年轻,几乎都是大学生或者研究生。而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几乎都是农民工,他们中不少人是桥二代桥三代,中年人偏多,看上去都有些沧桑。
我在特大桥项目部蓝白两色相间的铁箱体活动板房宿舍住了几天。第一天夜晚就遇到了大渡河河谷秋冬时节呼啸的狂风!我突然意识到,即使到了21世纪,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路桥人依然和他们的前辈一样,要面临艰苦的自然环境的考验。
在特大桥采访的第一天,一位项目经理带我们走上了距离河面近200米高的猫道,也就是沿大桥主缆铺设的钢丝网面施工通道。所有第一次走上猫道的人必定胆颤心惊。一位年轻的“90后”技术员告诉我,他来大桥工地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就被安排上猫道收集数据,那是一个无风的平静夜晚,但他还是被吓得趴在主缆上不敢下来。我问他是不是吓哭了,他淡淡一笑,没有回答。现在,他在猫道上行走早已如履平地。
大桥工地远离城市,泸定县城也在远处。天黑之后,工地上的人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在宿舍里守着各自的电脑。工程项目部的食堂里,几位中年工长一边喝酒一边摆龙门阵。听说我们是为拍电影来收集素材的,工长们立刻把龙门阵摆得热闹起来。他们的许多人生故事就在笑谈中成为我宝贵的创作素材。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轮换工这个名称,第一次知道过去很多路桥工都是子承父业,父子轮换着从农村到工地然后再回到农村。我于是了解到一个事实,路桥建设者几十年来基本都来自农村,他们为我们国家的交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为最早摆脱贫困的农民群体。
食堂夜晚的龙门阵还帮我寻找到了一群退休的老路桥工。他们很多已经80多岁了,大多数身体还很硬朗,也很健谈。他们笑说自己一辈子筑路架桥,苦是苦,但那是在做善事,为自己积了福报,所以都高寿,都无病无灾!
在大桥工地,在雅西雅康高速公路沿线,在老路桥工人的宿舍区,我经历着创作冲动、故事构想、思想提炼的过程。不断收获的生活素材不仅让故事的设计渐渐形成,更让创作的主题思想逐步成熟起来:写亲情,写爱情,我们要创作的是一封情书,折射的是个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呈现的是对普通建设者的情感,对国家的情感。一部电影,也是一封情书,表达我们对经历过的时代以及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