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东北烈士纪念馆

为黑土英魂树一座丰碑(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本报记者 李 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20日   第 07 版)

  东北烈士纪念馆前厅,雕像前有习近平总书记敬献的花篮
  李 贞摄

  东北烈士纪念馆英名录,汇集了5万余名烈士信息
  李 贞摄

  杨靖宇雕像《脊梁》
  李 贞摄

  情景还原《最后的叮咛》,赵一曼在赴刑场的火车上
  东北烈士纪念馆供图

  周恩来赠送给卢冬升的相框以及卢东升用过的手章、毛毯
  李 贞摄

  董存瑞获得的毛泽东奖章
  李 贞摄

  雪白的外墙,精致的雕花,门前6根高大的科林斯柱令人一望便心生敬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曼街与景阳街交叉的三角形路口,矗立着这座竣工于1931年的欧式古典主义建筑。它的门楣上写着7个金色的大字:东北烈士纪念馆。

  为了纪念在战争中牺牲在东北大地上的万千英雄,1948年10月10日,东北烈士纪念馆——这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成的全国首个革命纪念馆正式开放。70年来,英雄们的名字被反反复复念起,英雄们的事迹被一次次讲述,每位参观者都献上了内心最崇高的敬意。

  从“魔窟”到爱国教育基地

  “当歌曲和传说都已沉默时,建筑还在诉说。”要讲述东北烈士纪念馆的故事,就不得不先讲讲这栋建筑的历史。

  1928年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末期。当年6月,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国民党北伐军的压力下退出北京,向东北收缩。1928年6月4日凌晨,张作霖由北京返回奉天。当他乘坐的火车专列行驶到皇姑屯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逝世。

  而正在这一轰动中外的事件发生3天前,在哈尔滨,一座“东省特别区图书馆”开始动工修建。这栋建筑的设计者是俄罗斯籍犹太裔设计师尤·彼·日丹诺夫,他一生在哈尔滨居住了37年,是哈尔滨城建史上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

  1931年这座图书馆落成。其外观大气雄伟,内部共有3层,包括地上两层和地下一层。然而,在动荡的年代,一栋建筑的命运亦是多舛。图书馆落成不久,尚未来得及启用,“九一八”事变爆发,随即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哈尔滨。1933年,图书馆被占用为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从此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残害爱国志士的魔窟。“伪警察厅里有会议室、办公室,还有临时的关押室、牢房和刑讯室。可以说是一张魔网,统治、辐射整个黑龙江地区。我们熟知的抗日英雄赵一曼就曾被关押在这里。为了纪念她,纪念馆门前的这条街后来被命名为‘一曼街’。”东北烈士纪念馆副馆长王冬介绍说。

  纪念馆地下一层是“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及罪恶展”,可以让人们真切地感受那段沉痛的历史。展览分为“魔网”“罪恶”“覆灭”三部分,展示了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当年的残暴统治。墙上一排排黑白照片,记录着当年这里的统治者们犯下的罪行以及他们被审判的时间。逼仄阴暗的关押室里摆放着一张硬板床,沉重的铁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驳的大锁,1936年7月赵一曼就被关押在这间小屋里。

  不远处就是更为可怖的半地下室刑讯室。昏暗的灯光中,成排的刑具挂在墙壁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一个身着日伪军装的审讯者手里正握着一根铁链,叉着腰站在角落。他脚下有一道暗红的血迹一直延伸到门口。面对如此真实的情景还原,哪怕是全然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参观者也会不寒而栗。

  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罗荣桓建议将这一伪警察厅改为东北地区烈士纪念馆,1948年向公众开放。而今,这栋饱经沧桑的建筑是国家一类保护建筑,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浸透血泪的过往。

  “母亲用实行来教育你”

  纪念馆地下展厅记录着伪满统治者罄竹难书的罪恶,地上两层展览的主题则是缅怀英雄。

  一二层共同展出“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展览全面反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牺牲在东北以及在东北有过重要活动和突出贡献的英雄烈士的感人事迹。该陈列按时间顺序分为8个部分,通过600余张照片、400余件文物,突出展示了280位烈士的事迹。

  我们的参观从二层的抗日斗争部分开始。展柜里摆放着英雄们用过的衣物、枪支,墙上挂着一位位烈士的照片、画像,下方写有他们英雄事迹的介绍和生卒年月。战争是残酷的,而信仰是坚定的,许多烈士牺牲时不过十几二十岁,令人唏嘘。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首先走向赵一曼烈士的展区。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她的故事是展览中介绍最为详尽的一个。

  这片展区两侧墙上挂着多幅赵一曼生前的照片,其中最大的一幅是赵一曼坐在藤椅上,一个小孩子依偎在她怀中,那是她的儿子宁儿。正前方是一面黑色的墙,嵌着赵一曼的汉白玉半身塑像。塑像下方刻着几行字,这是赵一曼赴刑场就义前留给孩子的一封短信。信中写道:“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当参观者走到赵一曼的塑像近前,对面的灯光便自动投射到塑像上,赵一曼的衣服变成蓝色,脸开始泛红。同时响起了一个低沉的女声,诉说赵一曼留下的这段遗言。这让观众仿佛走进了历史现场,真实地感受到赵一曼慷慨赴死的勇气和对孩子依依不舍的心情。

  塑像右侧有一个展示窗,透过窗口望进去,里面是一节老式火车车厢的样子,赵一曼的塑像坐在座位上,神情凝重,面前的小桌板上放着笔和信笺。“这个展示空间叫做《最后的叮咛》,由一间小办公室改造而成,展示了赵一曼在被送往刑场的火车上,准备写下遗言的场景。”讲解员介绍说。

  往前走进下一展区,只见一座高大威武的人物雕塑立在展厅正中央。这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塑像,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尊杨靖宇室内铜像,高4.2米,重1.25吨。他头戴棉帽,目光威严,像是屹立在风雪呼号的战场上。塑像周身凹凸不平,有着类似树皮般的纹理,看上去仿佛英雄杨靖宇是从巨木中生长出来一般。“这个雕塑叫做《脊梁》。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所以将他塑成一棵大树的模样。”讲解员说。

  展厅中,生动还原烈士形象和生平事迹的景观还有很多。呼啸的风声中,雪压松枝。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魏拯民,拿着一件大衣为站岗的战士披上。这处景观名为《关怀》,讲述的是魏拯民虽然身患重病,但仍处处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战友的故事。王冬补充介绍说:“东北抗联的作战环境就是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之中,非常艰苦。1935年东北抗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以后,就像魏拯民给中央代表的报告中写的那样,‘有如在大海中失去舵手的小舟,有如双目失明的孩提,东碰西撞,不知所从。’可见他们当年坚持斗争的确十分不易。”

  在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

  走到一层展厅,这里主要介绍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英雄。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李兆麟的事迹在此展区呈现。一个展示窗内,全息投影技术再现了1946年李兆麟在哈尔滨水道街9号被特务杀害的过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到当时的凶险。

  展柜中叠放着一块旧毛毯,旁边摆放着一个小相框,里面是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合影。这些物品原来都属于曾任松江军区司令员的卢冬升。卢冬升1945年牺牲在哈尔滨。他曾与周恩来并肩战斗,这个相框是周恩来赠给卢冬升的。

  杨子荣使用过的皮带、董存瑞获得的毛泽东奖章,还有很多烈士的手章、奖章和履历表等文物,都可以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王冬说:“因为哈尔滨解放较早,很多军区把在东北三省牺牲烈士的资料、文物都捐给我们纪念馆保存,所以馆藏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物比较丰富。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烈士的文物和事迹,则花费了比较多的精力去收集整理。”在建馆之初,纪念馆的专家到杨靖宇、赵一曼、杨子荣等烈士的家乡实地走访考证。因为很多烈士在战争时期使用化名,所以人们对应不上。当年杨子荣家乡的乡亲一度认为他是土匪,电影《赵一曼》都上映了,赵一曼的姐姐还不知道这讲的是自己妹妹的故事。经过多方走访、求证,专家们掌握了许多原始资料,将英雄们的故事不断完善并呈现给观众。

  走进最后一个展厅,墙上一块长长的电子屏幕格外醒目。黑色的背景上飘荡着一条红色飘带,一张张烈士照片在屏幕上滚动出现。“这是纪念馆新设置的‘英名录’。”王冬说,“馆藏的5万余名烈士信息,无论有名字还是没有名字、有照片还是没有照片,都汇集在这里了。在屏幕上,观众可以点击查询每位烈士的详细介绍,还可以献花表达缅怀之情。”

  为了将英烈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东北烈士纪念馆组建了流动展览小分队。多年来,小分队走进田间地头、工厂学校、边防哨所,宣讲英雄事迹。“我们的小分队‘为了抗战14年,讲了40年’,很多听众听得泣不成声。”王冬表示,“在当代,我们仍然需要革命精神的引领。英雄的故事就像一颗颗种子,应该种在更多人心中。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了解这段历史,就是在观众们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它能生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韩携手研究老子文化
为黑土英魂树一座丰碑(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成都举办家风主题文化展
田家炳:勤俭诚朴,慈善博爱(家风家训)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