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听到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看齐和竞争的对象。别人家的孩子是谁并不确定,但我们为了和他竞争却要付出很多努力。
为了赶上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我们会参加很多补习班、兴趣班。上学之前,要学钢琴、画画、唱歌,这是兴趣班。上学之后,还要参加补习班,学英语、数学等等。原先只是寒暑假,后来周末加了进来,到现在甚至每天放学后都要参加。为此,社会上培训机构林立,培训内容五花八门。可以说,想要什么辅导,都有相应的辅导机构。上大学时,宿舍楼下曾有教室,一些培训机构在那里培训儿童少年,除了周末,每天放学后,总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上课,孩子在前面上课,家长在后面坐着,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这些辅导班真的有效果吗?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是将孩子和家长搞得特别累却是大家共同的看法。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孩子们,每天背着重重的书包去上学,去补习。这不应该是教育的本意。书包里承载知识,也应承载快乐。
强加的并不是想要的,这就是家长想法和孩子想法之间的差异。每一位家长都爱孩子,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在补习班这件事上,却常常走错了路。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补习班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的,或者是跟着别人在选,却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每当孩子有一些反抗时,家长总会用“为你的未来着想”“你现在埋怨我,将来会感谢我”等理由劝说,坚持让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虽然人去了,但是心不在那里,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上补习班、兴趣班,让孩子自己选择上什么补习班、兴趣班,孩子自己高兴了,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家长需要做的是合理引导,帮助孩子做出正确、恰当的选择。要让孩子做课外班的主人,尽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的话,参加补习班才会更有效果。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家长会说,孩子什么都不懂,怎么选择?其实,孩子独立性是从小培养的,进入社会之后再培养,会让孩子吃大亏。独立性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当他自己选择了补习班、兴趣班之后,就应该让他明白,这是自己的选择,应该负责到底。甚至还可以和孩子签订一些协议,当孩子犯懒时,用这些协议来激励他,让他坚持下去。
补习班、兴趣班不是不能上,而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知识和快乐二者可以兼得,不应该偏废。对孩子多一点信任,让他们多一点自主,不是坏事。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教导责任,多和孩子交流,多帮助他们自己做选择,而不是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