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世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与日俱增的严峻形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人与生物圈计划”以及建立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计划,以求人类能逐步认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并能遵守生态伦理道德,与生物圈和谐共存,进而增强人类有效地管理和促进生物圈繁荣的能力。
我国在1978年即设立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在40年中,我国除了参与了热带与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国际合作研究外,更重要的是协助了3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走向世界,成功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与此同时,还在国际上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现已发展到177个保护区成员。这使得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在恢复伊始,即获得了世界最新保护理念,并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地恢复与发展。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采取生物圈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外围区)的三区划分方案。社区参与、利益公平分享、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等生物圈保护区的许多理念,已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
除理念外,我国还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网络成员,正在建立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标准化管理的示范保护区,这些行动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我国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保护地体系奠定了基础。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非属保护区,最近它被批准加入世界自然保护地的精英团队,一个重要原因是黄山独有的自然与人文秉赋。黄山不仅是我国东部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花岗岩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保护地,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其以黄山山脉为骨干,东连天目山,南衔接仙霞岭和天台山,在我国华东形成了独立的外流淡水循环体系即钱塘江流域。该流域是世界唯一延续至今的中华稻作文明的发祥地。钱塘江流域自7000年前“河姆渡”出现了世界最古老的稻作文明后,5000年前又出现以我国最古老城镇、水利建设与琢玉祭祀遗迹为特征的“良渚”文明,该文明一直延续到史后各朝代从未间断。而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一流域在近10万年的人类活动影响下,至今仍保持着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世界历史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典范。黄山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将使我国在钱塘江流域有可能率先实现“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愿景,那就是:人们认识到彼此共同的未来以及自身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人类以成员责任的方式集体投身于建设与生物圈和谐共存的繁荣社会。
(作者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