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三大精神,焦裕禄、愚公移山和红旗渠精神。我们这一行在太行山区,沿途所见各个村庄的人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些精神。正因如此,在改革开放40年当中,河南大地处处都有新面貌、新发展。”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陈贞君告诉记者。
“小康路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走进太行联合采访活动近日在河南展开,20余名记者在一周时间内实地采访脱贫致富的太行山村,并深入王屋山和红旗渠,感受中原大地改革开放40年新变。
“脱贫工程真不简单”
“大陆地方太大,而且几乎每个省都有贫困地区。台湾小,虽然也有穷人,但没有像我们在大陆看到的落差这么大。”台湾《联合报》大陆特派员王玉燕对记者说,“应该让台湾看看,大陆贫困地区是怎么发展的。怎么去脱贫转型,这个工程真不简单。尤其是看看最基层的村官,人家是怎么做的。台湾的里长,跟他们比起来轻松多了。”
“柏木洼、陈家沟、莫沟村、王屋村、郭亮村,这些村子的发展变化,背后都有村官的努力。我们乡村建设中涌现出很多美丽村官,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郭亮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等人身上,都体现出了焦裕禄精神,他们造福了一方百姓。”陈贞君说。
太行山腹地高约300米、长达2000多米的垂直悬崖,阻隔了河南省辉县市郭亮村与外界的联系。村民自古只能凭高百米、最窄处仅0.4米的天梯通往山外,险恶的自然环境令当地深陷贫困泥淖。
“俺郭亮大队要学习老愚公,领着郭亮人修一条山路!”40年前,申明信带领村中十三壮士,以钢钎铁锤等简易工具,5年多时间内历尽艰险,在峡谷绝壁中凿出长达1250米的隧洞公路。道路既通,生机不断。当地用石板建成的村落和民风民俗,吸引艺术家纷至沓来,如今郭亮村已成为全国电影和绘画创作基地,实现向服务业转型的产业升级。
“亲眼见到愚公新篇”
昔有愚公移山事,今有郭亮村和红旗渠开山人。而在寓言故事中愚公的家乡——河南省济源市王屋镇愚公村,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愚公儿女们依然“移山”不懈。改革开放40年,家乡旧貌换新颜,始有开山辟路,继而大兴种植,如今家家户户又吃上了“旅游饭”。
从前居住在土房土窑的农户,如今搬进了三层小别墅,自来水顺畅接通,水冲式厕所相当普及,户户干净整洁,去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还超过了1万元。
村民贾海燕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凭借多年在酒店行业务工的经历,她依托王屋山景区办起了酒店,还带动本村村民开办农家乐宾馆20余家,户均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2015年,她担任起愚公村淘宝服务站负责人,向村民普及农村淘宝,让身处闭塞山区的农民也能享受便捷网购。
如今的她,正致力于将当地农副产品上网销售,为乡亲们拓宽增收空间。王屋山的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将有更多机会在网上出售,打开村民增收快富的通道。
而在河南省济源市王屋镇柏木洼村,种植户董明礼告诉记者,村支书张树杰是他们的致富带头人。张树杰发现番茄销量最好,就先在自家尝试种植,继而带动全村一起种植。张树杰对记者说,2000年前,村民种菜主要是自家食用,没怎么卖,收入不过七八百元。现在村民种植蔬菜,每家收入有3万到5万元。下一步计划将种植规模提上去,发展能在全国叫得响的番茄品牌。
去年起,柏木洼村又踏上农旅融合的新征程。“利用资源发展旅游,农家乐吃住玩一条龙。游客留得住,能在这里消费,就是对村庄发展最大的支持。”张树杰说。
有台湾记者感慨,愚公故事大家都听过,“今天亲眼见到了新篇”。
“好奇特色如何呈现”
“我主要的关注点锁定在乡村旅游。我来大陆驻点采访的3年间,看到江南一带以水乡特色包装推广乡村旅游,这次就很好奇河南会怎样呈现自己的特色。”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严珮瑜对记者说。
莫沟村位于河南省西虢镇,北依太行,南滨黄河,村庄三面环沟。2015年,当地依托窑洞特色,打造集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村庄。曾经萧条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全村通气通水、公交通村每天10班、村民办起淘宝店、互联网覆盖全村、老苗窑洞书馆人流不断……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
2018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来莫沟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320家商户迎来32万游览人次,营收超过800万元,“老家味道”“乡愁记忆”成为游客体验热点。
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为打通连接农村文化综合体的“最后一公里”,河南大河书局从2008年起就参与河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全省农家书屋一半的图书、音像制品配送任务,先后将4000多万册图书,1000多万盘光碟(音像制品)送达省内48600多个村庄的农家书屋。2018年,为配合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大河书局率先改造1976个贫困村的农家书屋,助其走上数字化之路。
借助“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数字化书屋平台”,大河书局将合作方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资源、大河书局自有系列赛事及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青少年开放,使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