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韧性——消费强劲推动,投资趋稳,外贸市场多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新动能壮大。
■ 潜力——工业生产基本稳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民间投资持续增长,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 预期——中国改革的方向不会逆转,只会不断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有能力有条件。
增速、投资、就业 都稳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最近,宏观经济部分指标有所波动,引发一些人担心,认为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运行趋势究竟如何?
首先看经济增速。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8%,创下连续12个季度在相差不超过0.2个百分点的窄幅区间平稳运行的纪录。
再看供需两端。从生产指标来看,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上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长7.3%,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1-8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有所减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从需求的指标来看,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比上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类商品同比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4.2和3.6个百分点。出口增长7.9%,比上个月加快1.9个百分点。1-8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7.5%,连续5个月加快增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8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80%。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对本报记者分析,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杠杆率、企业成本有所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8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80%。
“今年以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内外皆有挑战的背景下,部分宏观指标出现了一些波动,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牛犁进一步指出,下行压力的再次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不行了。事实上,发展潜力大、韧性强仍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消费、市场、改革 都行
面对困难与挑战,中国经济的较强韧性如何体现?
韧性来自于消费的强劲推动。牛犁介绍,目前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78.5%;在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消费升级及国家促消费政策的支撑下,消费将能持续发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韧性来自于投资的趋稳。随着基础设施领域相关项目的陆续启动,基础设施投资有望扭转增速下滑的局面,加上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比较平稳,固定资产投资能够趋稳。
韧性来自于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会带来影响,但中国企业会开拓其他市场,政府也在加大支持力度,这会让风险总体可控。韧性来自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往往会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2015年,按美元计价,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整体下降8%,2016年整体下降6.8%,这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但是我们依靠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所以,承受冲击的韧性更足、能力更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说。
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17年这一数值已达到827122亿元。2017年,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1.6%,比1978年上升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8.8%,提高30.4个百分点。
“我们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当中成长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中国发展的骨气和底气不断增强,不是外部冲击能打垮的。”丛亮说。
资源、资本、动能 都有
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许伟认为,尽管国际国内都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逐步显现,企业信心和预期受到一定影响,但年内实现增长目标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供给看有4大优势:一是劳动资源优势,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资源,完全有能力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二是资本优势,中国的资金从短缺到宽裕,无论是金融资本,还是产业资本、基础设施资本都比较充足。三是土地优势,中国地域面积广、区域差异大,集约用地潜力巨大,比很多国家的回旋余地都要大。四是新兴优势,信息、科技等领域的新动能加速壮大,正迅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不仅是短期优势,还是长期优势。从需求看,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大众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牛犁表示,“为了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还应在消费、投资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发挥内需的支撑性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就业等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预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政策取向方面,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减税降费;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做好预调微调并把握好度,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过去40年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还要靠改革开放走向未来。《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指出,中国改革的方向不会逆转,只会不断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