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构建了农业政策的“四梁八柱”,形成了完备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经济风险挑战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就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和影响,本报近日专访了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 秋粮生产形势喜人
连续第六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亿吨
韩长赋表示,今年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将突破6亿吨,这是我国连续第六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亿吨。
产量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稳固。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已累计建成5.6亿亩,耕地灌溉面积达到10.2亿亩。
种植结构调优,供给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今年夏粮和早稻持平略减,年初提出的“压水稻、减玉米、扩大豆”目标基本实现。初步统计,今年玉米面积减少500多万亩,水稻面积减少800万亩左右,大豆和花生面积增加1000万亩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进口依赖,提高了国内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此外,果菜茶等产品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价格总体稳定,市场供应均衡。
生产方式调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粮豆轮作、粮改饲稳步推进,今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达到3000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多。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取得积极进展,集成推广一批节肥、节药、节水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打造一批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夯实经济稳定发展预期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韩长赋表示,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回旋余地。
看农村投资。农村“三大革命”即改善人居环境投资、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初步测算,完成这三大任务,至少要投资3万亿元以上,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看农村消费。现在,农村居住着6亿左右的人口,市场需求空间极大。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随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越来越大。
看政策底气。2017年,中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了2800万人非农就业,有2.8亿农民外出打工,28亿人次体验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营收达到7000亿元。这说明农村市场具有深厚的潜力和巨大的空间。
韩长赋说,今年以来,乡村振兴开局良好,进一步夯实了经济稳定发展预期的基础。
■ 农业开放度越来越高
已成全球最大农产品销售目的地
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中国农业的基本政策。韩长赋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发展加快融合,对外合作机制日益完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开放度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市场销售目的地国家。大豆、食糖、棉花等农产品,中国都是全球最大买家。2017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总额为22.2亿美元,5年累计投资180亿美元,对外投资的国别数量达到100多个。
“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农业开放度。目前,中国已与60多个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20多个农业合作协议,主动加强政策对接。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农业项目数量200多个,投资额700多亿元人民币,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为465.8亿美元。
农业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到2017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有1300亿美元的进口和700亿美元的出口,变成了净逆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