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9月22日 星期六

文化盛宴 海归“掌勺”

—— 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纪实

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22日   第 10 版)

  精巧的鼻烟壶,吸引了外方嘉宾驻足观看。
  本报记者 孙亚慧摄

  在论坛茶歇期间,中外嘉宾热烈地交谈。
  本报记者 孙亚慧摄

  海归盛骁涛在论坛现场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讲解苏氏雕漆工艺。

  文化论坛展示了许多传统工艺。图为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传承人胡小红在制作泥塑。
  本报记者 孙亚慧摄

  由中法艺术家共同创作的艺术品“龙马精神”,正在大明宫外调试,并将于今年国庆期间在西安巡演。
  田立阳摄

  9月17日晚举行的中法联合文艺演出,也是一场文化视觉盛宴。
  田立阳摄

  由欧美同学会、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办的中法文化论坛已举行了三届。从北京到里昂,从里昂到西安,这场“海归办文化”的盛宴,正在寻找一种途径,让文化成为起点,带动经贸、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等多点开花、开枝散叶。

      

  海归识“洋味儿”

  不忘“中华情”

  仕女掌宫灯,诗人酌玉壶。在大唐鸿胪寺卿的引领下,中法贵宾款款入城,盛大的仿古入城仪式《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恍若将宾客带回千年前,大唐以包容之心,广迎四海宾客。

  这是一场海归主办的文化大戏。作为最重要的留学归国人员团体之一,欧美同学会借助自己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举办跨国文化论坛,海归的“洋味儿”大施拳脚。令人欣慰的是,在中法文化论坛上,不乏“洋味儿”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厚重历史的尊重也随处可见。

  在9月17日当晚的联合文艺演出,展示东方古国的灿烂文明是重头戏。《高山流水》缓缓响起、《霓裳羽衣舞》翩翩舞动,赢得了在场外宾的阵阵掌声。而一首《记住乡愁》更是唱尽了海外游子对家国的眷恋。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带着鲜明海归烙印的中法文化论坛,在传统和创新中找到了平衡支点。

  祖籍辽宁的于志强曾在加拿大居住10年,他所在的英蓝创意基金会,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装置艺术品“龙马精神”的物权和版权。这座龙头马身的“机械巨兽”重达50吨,长度近17米,腾起高度超12米,能奔跑和展开翅膀,也能吞云吐雾。2014年,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法国总统的奥朗德共同决定“龙马精神”在北京首演,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大型庆典演出。

  于志强告诉记者,融合了传统造型和现代技艺的机械龙马在法国制作完成,已在法国、加拿大多地巡演。

  中法文化论坛后,“龙马精神”将于国庆期间在西安演出。“‘龙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图腾。借助现代科技和技术,中国文化展示有了更多途径。离乡越远,想要为祖国尽一份力的心情就越迫切。我在国外生活多年,比较了解外国人的欣赏方式和兴趣所在,能够用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来介绍中国文化。”于志强如是说。

  融入现代理念 

  推进非遗保护

  本次论坛上活跃着诸多海归身影,领域涵盖教育创新、品牌设计、旅游产业、博物馆、艺术生活等。近年来,参与到中外文化交流进程中的海归数量越来越多,得益于语言优势和思维方式相近,文化交流更顺畅,传播内容也更易落地。

  在这次的中法文化论坛上,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搭建了一个广阔舞台。

  来自苏州的盛骁涛在芬兰留学生活了5年多,这次,他带着苏氏雕漆技艺来到西安,更多地是扮演文化传承人的角色。在他的展位前,法国客人频频驻足拍照,边拍照边听盛骁涛讲解中国雕漆工艺的精妙所在。

  “留学生的优势在于,能在不同文化背景间自由切换,可以拉近跟外国人的交往距离。当描述作品的内涵、介绍工艺的特点时,他们更易接受。”盛骁涛说。留学经历让他坚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靠保护,也要有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虽然仍是用传统工艺制作,但也会融入一些现代的设计理念,让传统文化能够进入现代人的生活。”盛骁涛说道。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中法文化论坛今后将着重努力的方向之一,欧美同学会秘书长王丕君表示,希望非遗保护成为亮点。而逐渐发展成为品牌的中法文化论坛,也在吸引更多如盛骁涛一样的海归参与进来。“论坛对海归的感召力日益加深,有很多海归表达了想入会、想参加更多活动的意愿”,王丕君说,“他们迫切地想发挥自己知识技术上的优势,参与祖国建设,参与中外文化交流。”

  举办智库论坛

  碰撞思想火花

  作为今年中法文化论坛的创新之一,国际智库论坛首次举办。来自中、法、德、英、美、印度、伊朗等12个国家的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展开交流和研讨。拥有诸多海归强将的中国智库,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向、形式、内容积极建言献策。

  王丕君认为,“谋定而后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无论是国企民企,都更积极地想要‘走出去’,但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对对方国情、法律认知的局限,这是发挥海归留学人员长处、凸显海归价值的机会。”王丕君说。这与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的看法不谋而合。在黄平看来,智库通过细致调研获得发言权,在文化交流中提供解决问题的契机和方案,是文化交流的强大助力。

  思想交流碰撞出智慧火花,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供智力支持。

  “智库的影响间接但广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如是说,“如果中法之间的智库能够一直保持沟通,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对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也大有裨益。法国是文化大国,这对中国在西方文化圈的形象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同学会参与主办的这场文化交流盛典,也将带动更多经贸方面的务实性合作达成意向、落地生根。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文化盛宴 海归“掌勺”
创业 首先要生存下来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_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