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9月21日 星期五

三联的好书气质

本报记者 张稚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21日   第 12 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汉口生活书店

  重庆读书出版社

  昆明新知书店

  三联书店总经理路英勇曾这样写道:“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基因中所蕴含力量的外化。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当年大量引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一个自主创新、以我为主的时代,一个系统建立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文化体系的时代。”

  三联书店对中国学术文化界的文化自信积极呼应、大力支持,推出了大量优秀成果,如李零《我们的中国》、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张祥龙《家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王铭铭《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辛德勇《海昏侯刘贺》、刘禾主编《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全球史研究的新路径》……

  让我们来听听三联用好书解读中国的故事。

  聚谈会上的思想风暴

  三联每年春节前都会举办一个作者聚谈会,有几百人参加,像流水席一样,有的来看看,打个招呼走了,有的坐下来深聊。这本是《读书》杂志的传统,后来渐渐变成了全社作者、编辑参与的聚谈。

  2015年2月,又一次聚谈会召开,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跟三联总编辑翟德芳、副总编舒炜谈起他十余年来在国内以及韩国、美国所做的涉及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几次演讲。

  对价值观,陈来有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早在2003年,江苏省委学习班请他去谈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那次陈来初步讲了儒家价值观。比较集中是在2010年的中央国家机关读书论坛活动中,陈来开始对价值观采用比较的方法。价值本来就是一种偏好,孟子讲舍生取义,就是在义和生之间的选择。

  最近十多年来,世界上也有一种对中华文化价值观了解的需要,中国现代化成功后,世界上有一种期待,就是怎么能从中华文明中找到一些替代性的、适合今天世界需要的伦理原则。

  陈来认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有别于西方的四大特点是: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一脉相承的。

  两位老总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很好的图书选题,于是力邀陈来将这部分内容重新整理,交由三联出版。

  只过了两个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这本最终名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的10万字小书出版了。5月三联开了学术研讨会,引起各界关注,得到了中央党校、中纪委、外交部的推荐,不但获评中国好书,而且被纳入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之后版权被输出到多国。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编辑张龙看来,《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2016年7月,在一个中古史前沿论坛上,他碰上了同做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研究的前辈、复旦大学教授韩昇。张龙知道韩教授对日本汉学非常熟悉,本想约这方面的书稿。聊天中,韩昇随口谈到在“百家讲坛”录制《中华家训》节目的情况,他认为,家训是从人生经验总结出的智慧,把伦理道德化为日常的行为规矩和利益,培育文明而高雅之人。千百年来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乃至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价值与族群认同的凝聚力。

  张龙转念一想,从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这是个好选题。韩老师研究的魏晋南北朝有很多大家族,讲究家教门风,诗礼传家、耕读传家,他于此题一定积淀深厚,于是果断约稿。

  该书脱跳出对古代家训逐条罗列释读的说教式方法,而是将各家训中的共通性精髓提炼出来,用历史人物、典故围绕主题生动讲述。

  此书出版后,被纳入中宣部、广电总局2017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荣获第十三届“文津奖”,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2017年度中国30本好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三联的吸引力

  三联老编辑孙晓林退休后,2008年,曾诚接手担任北大教授李零的责编。

  他发现李零虽是中文系教授,但因为有深厚的考古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功底,所以在考古、古文学和古文献的研究非常深入,而且对于自己的研究、写作有着极清晰的规划。

  上世纪90年代国学热,李零花8年时间拿出了4本一套《我们的经典》。他认为,《论语》《老子》《孙子》《周易》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智慧的书,也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跟常规解释不同,他反对泥古、崇古,而是依据最新出土文献来译注和解读,尤以用白话文讲解《周易》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影响最大。

  如果说《我们的经典》解说的是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李零的《我们的中国》则从书斋走向了名山大川,面对一个更广阔、更现实的大地上的中国,用他的实地考察和具体研究建立起关于中国“大一统”的宏观思考。两套丛书带领读者从历史到地理,从经典到思想,读懂一个自古以来的中国。

  李零对三联有着极深的感情。在《和三联一起过生日》一文中,他写道:“(三联)这个书店很有名,我早就想成为它的作者。小时候,我最心仪神往有三个出版社:中华、商务、三联。中华出古书,了不起;商务出洋书,也了不起。它们是百年老店象牙塔。三联的特点是什么?是贴近生活,渴望读书,追求新知。一个字,新。它更接近广大知识分子而不是专家的兴趣;第二,三联特有人文气息。人文也者,要义精义是拿人当人。读书人,吭哧吭哧,一辈子都写不了几本书,他希望的是尊重和负责。杜甫咏胡马,‘真堪托死生’。三联书店的编辑,学历高,知识背景深,很有朝气也很有干劲,我和他们打交道,那是如鱼得水。第三,三联的书,不仅思想内容吸引人,用纸用料、封面设计、版式设计也非常考究,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我能送给三联什么呢?只有我的书。”

  建一个思想储备库

  如果说,上面的寻书故事都是随机发生或之前积累的,那么三联还有一个思想储备库,那就是创建于1994年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三联人亲昵地称它为“三哈系列”。

  在学者“出书难”的上个世纪,三哈系列旨在扶持中国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为保证学术质量和遴选的公正,采取了国际通行的匿名评审制度——这在当时的出版界,可谓是首开先河。丛书首任学术委员会由季羡林、李学勤、李慎之、苏国勋、厉以宁、陈米、刘世德、赵一凡、王蒙构成。三联几代学术编辑负责过这套丛书,到曾诚已是第三代。

  20多年来,这套丛书与中国学界共成长,它始终位居人文科学研究的前沿,至今已推出上百种中青年学者的专著,力图鉴古知今、鉴外知中,更深层地应和中华文明复兴的时代诉求。很多如今的知名学者在丛书中出版了他们的第一本书或是成名作,丛书还涌现了很多知名度极高的学术畅销书,如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赵汀阳《论可能生活》、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的思想根源》、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等。

  近年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荣获了各种重要奖项:《1944:腾冲之围》(2015年中国好书、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楚亡:从项羽到韩信》(2016年中国好书)、《海昏侯刘贺》(2017年中国好书)、《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2017年中国好书)、《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王世襄集》(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这说明,三联书店已和作者联起手来,共同把阐扬民族主体性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的图书当成出版的重要部分,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联书店好书榜

  2016年度

  《我们的中国》 

  《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

  《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 《鲁迅藏浮世绘》

  《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

  《东方照相记:近代以来西方重要摄影家在中国》

  《百年旧痕:赵珩谈北京》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我的精神自传》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

  2017年度

  《1944:龙陵会战》

  《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朝鲜战争》 

  《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

  《古诗词课》 

  《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1860-1911)》

  《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

  《在台湾发现历史:岛屿的另一种凝视》 

  《御窑千年》

      

  链接:

  三联书店全称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932年邹韬奋、徐伯昕、胡愈之在上海创办的生活书店。

  1948年,生活书店与钱俊瑞、薛暮桥等创办的新知书店以及李公朴、艾思奇等创办的读书出版社合并,成立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截至此时,三店共出版图书2000余种,前后创办期刊50余种,先后在上海、汉口、广州、西安、香港开办分店百余家。

  1951年,全国出版体系调整,三联书店被拆分为几部分,“三联书店”的品牌则以人民出版社副牌形式保留。1954年,获中央批准,人民出版社内部设立三联书店编辑部,下辖中国历史、外国历史、地理等六个编辑组。

  1979年,三联创办《读书》杂志。1986年,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

三联的好书气质
发掘传播文化自信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