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在浦东,沐浴创新阳光(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本报记者 叶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18日   第 05 版)

  周虹拿到了全国首张自贸区推荐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资料图片)

  陆家嘴融书房。
  (资料图片)

  张江要打造成一座宜居的“科学城”。
  刘思弘摄

  黄浦江穿越大上海,左边是浦东,右边是浦西。
  (资料图片)

  回看浦东开发开放28年的历程,创新一路相伴。

  自贸区建设的制度创新,大科学装置的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的每一项举措都是在原有基础上探索新的方向、建立新的高地。曾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说,浦东开发是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而这幅图画,最终由人民共享。

  本报采访了不同行业的浦东人,听他们讲在浦东工作生活的故事。当这些故事一一打开,浦东的创新之光闪耀出炫目光彩。

 

  外企高管周虹:

  我拿到了全国首张永久居留身份证

  在上海浦东展览馆看浦东开发开放主题展,有一位女士拿着永久居住证、笑容明媚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这是浦东在全国率先推出的自贸区永居推荐机制的历史记录,而这张照片的主人公便是全国第一个拿到永居证的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周虹。

  出生在浙江温州的周虹1983年移民德国。她还记得,那年她从温州坐了一天一夜的轮船才到达上海,彼时上海虹桥机场还没有去德国的航班,浦东机场也没有建成,必须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再飞德国。这是周虹与上海的第一次接触,东方大都市的繁华令她兴奋。而到了德国之后,她才发现那时候的中国在很多方面还很落后。时光荏苒,2011年,先后就职于德勤、先灵、拜耳等企业的周虹选择回国并定居上海。现在当她再从上海飞德国却发觉,中国在城市建设、互联网应用等很多方面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赶超。

  短短几十年,改革开放让中国变了样貌,而在上海浦东,这样的感受尤为强烈。

  周虹所在的罗氏制药,是第一个入驻张江的跨国药企。周虹听公司前辈说过那时的故事。1993年,罗氏制药有意向在张江办厂造房,时任罗氏全球副董事长来到张江考察。他看着面前大片的农田,难以置信地问当时的项目负责人:“我们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得到的回答却充满信心:“没错!就是这里!”果然,到1993年底,龙东大道已是一马平川,水管、电线、电话线全都铺设到位。1994年初,罗氏和张江签订土地批租合同,这是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个大项目,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张江,张江的“药谷”招牌愈加闪亮,罗氏也在这里设立了中国总部、全球研发中心。

  “上海是改革开放先行者,浦东是排头兵。上海出台的各项政策能体现企业的实际需求。”周虹告诉记者,自贸区建成后,在外资备案制、跨境双向现金池业务、总部经济政策等方面,罗氏受益于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由于罗氏注册在上海自贸区,2016年顺利通过了海关AEO(认证经营者)高级认证,在进口通关上获得了优先办理、流程简化、随机抽验等诸多便利,而这些都使得肿瘤患者的“救命药”创新药能够更快进入中国。

  2017年4月,周虹得知上海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新政,便立即申请永久居留,到6月16日拿到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前后只用了2个月时间。

  率先试点自贸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制度,是浦东为厚植人才优势重点推进的“十个率先”举措之一,截至2017年12月,永久居留身份证已发出20张。“人才是罗氏一直看好中国、扎根上海的重要原因。”周虹透露,她所在的外国专家社群得知她获得全国首张永久居留身份证后受到鼓舞,纷纷来咨询如何申请办理。

  眼下,周虹和公司正为了11月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做准备。中国继续扩大开放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周虹相信,“进博会”将创造更多合作契机,她也期待能立足上海,与多方携手共建创新生态圈,实现“中国创造”,“先患者之需而行”。

  “张江男”王伟:

  我想在张江实现创业梦想

  美国有“硅谷男”,日本有“电车男”,而中国上海有“张江男”。王伟,就是一名“张江男”。2013年,王伟来到张江工作。从最初的设计游戏内容,写程序、改代码,到如今的负责项目管理,控进度、管人员,现任欢乐互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工作室负责人的王伟,手下负责5款游戏的运营和研发。

  早上7点起床,9点上班,12点午饭休息,14点继续工作,18点晚饭休息,19点开始加班,21点下班,23点到家,这是王伟工作日的作息。有句话说:“清晨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对于王伟这样的张江男女而言,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他们心里有个创新创业的大梦想。

  5年前,热爱游戏的王伟来到上海,选择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一家创业型互联网游戏公司欢乐互娱。他说:“我喜欢这个有创意的工作,也被充满创新的工作环境所吸引。”王伟还记得,来张江的第一年,公司仍处在创业初期,工资都发不出,最后公司卖出测试状态的游戏版本,获得了50万美元的版权费,才得以渡过这个关口。

  创业维艰。好在,在浦东这样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有阳光雨露滋润。刚到浦东,公司就为王伟等引进人才申请了人才公寓。4室3厅的大房子,月租金才1万元出头,而且公司出一半,自己出一半。要知道,在上海浦东,这一政策不知减轻了王伟多少压力。

  原来,浦东栽“梧桐”引“凤凰”,为引进人才做了大量创新工作。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炜介绍,张江有50万名科技从业人员,张江为他们提供了90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希望能与这些坚持梦想者同行。除此之外,人才落户、子女上学等配套政策也为创新人才解除了后顾之忧。

  欢乐互娱首席执行官李薇表示,除了大力引才,张江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还有很多,例如,公司享受了财政扶持的税收返还。另外,张江整体的产业链完善,上下游科技企业扎堆,方便竞争合作。

  如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张江形成,覆盖数字出版、新媒体、互联网教育、网络游戏、动漫影视等领域,各种新型文化企业机构超过550家。王伟对此感受颇深:“拿游戏产业来说,中小型创业公司大多在张江集聚,不乏许多厉害的公司,这样的竞争氛围有利于创新。”

  说起在张江的感受,王伟用“有活力”“高压力”“快节奏”三个词来形容,30出头的王伟笑称自己已经很老了,因为张江的年轻人非常多,做事也拼,除了热爱,还有激情和活力。不过,不服“老”的他还想带着团队做出新的游戏产品,在张江完成他的创业梦想。他说:“在我们行业,每做一个游戏都是一种创新。”

  金融白领小赵:

  朋友圈都来点赞融书房

  “这周融书房的活动是什么主题?你报名了吗?”这是在浦东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的小赵和朋友们之间最新的问候语言。

  融书房,从浦东新区的一座区级图书馆,到上海首个以金融为特色的“城市书房”,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图书馆、年轻人的打卡胜地、上海的文化新地标。它背后,是浦东打造文化高地的种种创新举措。

  走进融书房,这栋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内的3层建筑“颜值”颇高。回廊式布局、阶梯式座位,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恣意地洒进屋子,怪不得小赵说它无论从哪个角度拍照都很有文艺范儿。融书房共有1400多平方米,藏书5万余册,智能化的图书服务系统让读者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查询、预约、借阅。上到3楼,有一个带舞台的空间,这便是小赵参加陆家嘴读书会的活动场地了。

  陆家嘴读书会,每周五周六晚在融书房举办,一场是文化类,一场是金融、时尚类,嘉宾都是各界名人大咖。这是浦东用市场资源撬动文化活力的创新之举。每场读书会,除了现场观众亲自参与外,整个活动过程还会由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全程电视录制成节目,在《几何书房》栏目中播出,以“在场”加“在线”的方式覆盖全国2.2亿观众;还与喜马拉雅FM合作,将每期现场音频传播给更广泛的全球听众。

  馆长凌志荣介绍说,陆家嘴读书会成立至今不到半年内,参与人数已近6000人,每场活动人数爆满,基本上通告一出就被“秒杀”,往往五六百人中只有150人左右有机会到现场。小赵参加过一场文学分享的读书会,图片发到朋友圈,立即引来众多点赞,这样的文化活动大家争着抢着来体验。

  “融书房的融,不仅指金融,还有包容、融合之意。”凌志荣说,以前图书馆主要是老年人来借阅,而现在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关注、参加。对于小赵这样的年轻人而言,在浦东,文化休闲的去处还很多,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便是其中之一。上海人谁不曾去那里看过一场演唱会呢?

  据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玮介绍,这里本是上海世博会的一个演艺场馆,政府将其20年代理权以5个亿卖出,代理商随即将其10年的冠名权以5.9亿卖给了梅赛德斯-奔驰,当年即获得盈利。正是通过这种创新性的市场化运营方法,文化场馆活了起来,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国内外顶级文体赛事纷纷在这里上演。可以说,市场模式激活了文化地标。

  小赵说,在她的朋友圈里,望江驿、船厂1862等人气也很高,它们都是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中创造性建设的文化空间。“文化是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元素。浦东给人的感觉是快节奏,而这些富有创造力的文化空间让我们拥有了慢生活。”小赵说。

在浦东,沐浴创新阳光(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中国人民敢闯敢试(习近平讲故事)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