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的确较多带动了8月物价的上涨。不过,1-8月CPI和PPI平均涨幅仍与前7月持平,二者呈稳定态势。专家指出,从当前市场供给来看,不会出现大规模供需失衡,尤其食品价格总体仍将回归均衡水平。看全年,物价仍将在温和区间运行,但也应密切关注物价变化,抑制不合理因素导致的价格上涨。
食品价格短期波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7%;PPI同比上涨4.1%,环比上涨0.4%。这意味着物价走势如何?
先看同比。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介绍,1-8月平均,CPI上涨2.0%,PPI上涨4.0%,均与1-7月平均涨幅相同,二者表现出稳定态势。
再看环比。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是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多的影响。绳国庆介绍,8月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9.0%;今年夏季高温且持续时间长,生猪生长迟缓,局部地区又出现疫情,市场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6.5%;高温天气也影响蛋鸡产蛋率,加之开学在即和中秋临近,需求增加,鸡蛋价格上涨13.7%。而非食品价格上涨为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P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振霞对本报记者分析,就近期较受关注的CPI来看,服务类价格延续了此前上涨的走势,食品类价格则主要受近期极端天气和季节的影响,虽有所波动但也属正常。从价格的时间走势来看,每年第三季度价格水平相对较高,这也符合历史趋势。
市场供应总体充足
蔬菜、猪肉、鸡蛋……这些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在CPI编制中也占较重要地位。未来食品价格会持续、普遍上涨吗?
在王振霞看来,当前中国食品供应没有明显的缺口,不会出现大规模失衡。随着土豆、大白菜迎来收获季,蔬菜等的价格会有所平抑;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更没问题。长期来看,这些商品不具备推高物价上涨的长期动力,总体最终将回归均衡价格。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粮食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万亿斤的水平以上,连续多年的丰收保证了农产品总体供应是充足的。针对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此前介绍,猪肉价格从2017年2月起已持续18个月同比下降,今年6月和7月连续两个月环比出现了小幅回升,但是价格总体仍在低位,它的变动对总体CPI的变化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同时,有关部门已经采取行动保障蔬菜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近期,商务部启动“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活动,促进应季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向城乡市场。
全年通胀风险不大
随着近期部分物价的抬升,有关通货膨胀甚至滞胀的担忧之声也多起来。对此,多方分析指出,物价变化值得关注,但不必过度担心通货膨胀,当前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更不用说滞胀了。
王振霞认为,不能仅凭一两个月的数据就得出通货膨胀或滞胀的结论。从近期来看,上述状况发生概率是比较小的。不过,仍应密切关注物价变化,一方面要抑制导致价格上涨的不合理因素,比如过高的物流、交易成本,以及因中介平台等问题导致的部分房租上涨等;另一方面,要做好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措施,保证充足的食品供应等。
刘爱华则指出,服务是CPI内部涨幅略高的部分,但是服务的消费一方面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持续推进,供给质量在提升;另外本身服务品大部分是属于不可贸易的,受外部冲击相对比较有限,服务价格也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局面。从政策环境来看,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不支持物价出现大幅上涨的态势。所以,总体上来看,下阶段物价还是能够保持温和上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