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6日电 (记者张保淑)记者从教育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实现“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基本做到了“应助尽助”。今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8月31日,已有38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275亿元,超过2017年全年助学贷款发放金额。2017年,全国资助学生9590万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1882亿元。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表示,为确保国家助学政策落实到位,今年相关部门把助学服务前移。在信息服务方面,通过各类传播手段广泛宣传国家助学政策,警示各类诈骗活动。在渠道服务方面,提前开启贷款办理窗口并“下沉”至最基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简化、创新办理方式。同时,把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入学的“绿色通道”从校园前移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门口。
今年助学政策执行过程中更加突出隐私保护,更人性化。田祖荫介绍说,各地和各高校协调努力,根据地区发展水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财力状况等因素,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指导标准,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力求精准助学。同时,简化手续。比如,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城乡低保学生等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不再要求其提供贫困状况证明材料。这些举措,既提高了助学政策执行的透明度、精准度和公平性,又保护了隐私、维护了尊严。
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形成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发布会介绍说,中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做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基本做到了“应助尽助”。
我国助学工作近年来与时俱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政策体系更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出台资助政策6项,完善的资助政策多达13项。其中包括近日出台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二是资助规模和经费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资助学生5.2亿人次,资助总投入达8864亿元。三是资助内涵不断丰富。资助工作从主要帮助解决学习费用的经济资助,发展形成更加注重“资助育人”的新模式,培育“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爱国奉献”的品德,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发展。
对近年来危害学生甚至引发社会问题的各类“校园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表示,“校园贷”是非法高利贷,根据相关部门的调研结果,“校园贷”事件没有一例是由于学生交不起学费、付不起生活费去贷款引发的。我国目前的助学政策,对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已起到很好的兜底作用。这些事件多是一些学生盲目超前消费或者其他个人因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