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

石少华:用影像铭刻国家记忆

赖 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30日   第 07 版)

  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
  石少华摄

  为纪念摄影家石少华诞辰10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韶影华章——石少华摄影回顾展”日前开幕。此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也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

  展览通过战争年代的新闻摄影,新中国成立后的纪实、艺术摄影等多角度呈现石少华60年的摄影历程与成就。石少华不仅擅长新闻摄影,同时在人像、风光、舞台摄影等方面都有深厚的功底。他的作品表现形式新颖多样,具有真实、自然、生动、质朴的特色。

  “解放十年前后,山河万里金瓯,工农服务上镜头,留下革命春秋。”郭沫若的这首诗展现了石少华不平凡的一生。

  石少华的摄影创作成熟于硝云弹雨的烽火岁月,他将手中的相机当作武器,以拍摄的新闻图片作为载体,为救亡图存呐喊抗争。他是中国杰出的摄影艺术家,和沙飞、吴印咸并称为解放区三大摄影家。从事摄影工作60载,石少华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照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活动,反映了解放区军民英勇战斗的光辉事迹。主要代表作有《毛主席和小八路》《毛主席与杨家岭农民谈话》及《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地道战》等系列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少华长期主持新闻摄影工作,后来又成为全国摄影界的主要负责人。他先后参与筹建了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中国图片社、新华社摄影部、中国照片档案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中国摄影学会,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这一时期,他的工农兵人物、工农业生产、城市景观等系列作品具有社会主义的符号特征。烙印在一代人文化记忆中的革命样板戏,也有不少经典剧照出自石少华的镜头中,成为永恒的瞬间。

归来的,不仅仅是木刻(“一带一路”文化)
袁运甫:艺术为社会服务
呈现近现代华人美术精品
石少华:用影像铭刻国家记忆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