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

我们是中非友谊的传播者

杨 宁 王 晴 高 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30日   第 06 版)

  图为2018年6月,兜底儿网艺术总监高润祥(站立者左一)在赞比亚卢萨卡国际学校为当地学生讲解中国画《唐人马球图》。
  (照片由高润祥本人提供)

  图为2017年2月,郭甜甜离开博茨瓦纳时,哈博罗内市郊一家孤儿院的孩子们为她表演节目,并赠送当地服装留念。
  (照片由郭甜甜本人提供)

  图为2016年9月,刚果卢旺基里医院,中国援刚果(布)“光明行”项目天津市眼科医院医疗队刘汝渝在为当地患儿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照片由天津市眼科医院提供)

  图为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拍摄的由中国承建的布拉柴维尔沿河大道斜拉桥。
  新华社记者 王 腾摄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非关系走过几十载,经贸联系愈加密切,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非情谊愈加深厚。

  在非洲,有多年从事商贸的中国企业家,他们投资兴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兼顾慈善,助力非洲公益事业;在非洲,有不远万里赴非支援的中国医疗队,他们治病救人,传播医术,为非洲人民带去健康与活力。

  在中国,有来自非洲各国的留学生,他们学习中国经验,体验中华文化,传递非洲智慧,推动中非青年相知相亲。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中非友谊的亲历者与传播者,越来越多的人在“中国梦”和“非洲梦”的征程上守望相助、结伴同行。

      

  经贸扎根 公益滋养

  矫健奔腾的骏马叱咤球场,俊逸健壮的公子王孙策马挥杖,英姿飒爽的宫娥仕女杖击流星……2014年6月,在赞比亚举办的“子柔李刚唐人马球系列国画展”上,一幅幅气韵生动的马球运动图再现了唐代的“速度与激情”。

  与国画一同进入赞比亚的还有画展主办方兜底儿网。这家以推展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营业务的中国企业,将中国的资金与技术传送到资源富饶的赞比亚高原上。

  “来到赞比亚后,我们发现这里的投资环境较好,当地需要建筑设备和农业机械,但是资金紧张。我们将书画销售的收入投到机械设备上,开展了‘先租后买’的业务,使当地一批苦于资金短缺的客户圆了拥有中国机械设备的梦。”兜底儿网艺术总监高润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扎根非洲近20年的南庚戌,亲眼见证、亲身融入了中非间的经贸往来发展进程。

  1999年,南庚戌来到当时被誉为“非洲小康之国”的博茨瓦纳,开始他的创业历程。如今,南庚戌经营的环球广域传媒集团是非洲最大的华人传媒集团,传播受众范围覆盖将近1亿人口,覆盖博茨瓦纳、南非、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公司业务还涉及制造业、贸易、电信、矿业等多个领域。

  “我希望能够做成非洲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让非洲人民更加客观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南庚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访问非洲,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他的传媒集团作为沟通中非的传播平台,十分乐意为非洲当地人进入中国企业工作提供平台,为中非经贸合作发声助力,为中非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在积极开展经贸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企业纷纷投入非洲的公益慈善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社会。

  在博茨瓦纳,中博经贸合作持续发展。截至2017年底,在博华侨华人近5000人,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或批发零售业,部分从事建筑业、餐饮业等。

  在博茨瓦纳,艾滋病高发,大批儿童被病魔夺去双亲,艾滋孤儿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的郭甜甜,在博创立了自己的钻石珠宝品牌Malaika(意为天使,这也是一首非洲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的名称)。在取得商业成就的同时,她积极投入当地援助艾滋病孤儿的公益事业。

  “除了物质援助,我还会定期陪伴这些孩子,教授他们中文,孩子们也教我土风舞。”郭甜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精神援助比物质援助更重要,精神援助能决定一个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以及怎么回报社会。”

  “在经历困难时,我们得到当地的各种帮助,如今我们也一直抱着感恩的心待人做事。”在博生活近20年的超市业企业家骆春波说,自己的仓库曾经遭遇火灾,损失惨重。生意恢复后,他捐助了两台小型巴士给当地学校作校车,得到了当地媒体的积极报道,自己与当地社会的关系也在一次次互帮互助中联结得越来越紧密。

  赴非支援 大爱无疆

  2016年9月,刚果卢旺基里医院一间手术室内,明亮的手术灯光下,身穿蓝色手术衣、头戴浅蓝手术帽的刘汝渝正在紧张地进行手术。在他的身边,站着来自中国的其他医生。而在他的对面,卢旺基里医院的医生也在观摩学习。

  这是中国援刚果(布)“光明行”项目天津市眼科医院医疗队在为一名7岁的当地患儿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刚果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因紫外线强,白内障患者众多。中国援刚果(布)“光明行”项目在2016年8月24日正式启动。在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汤欣的带领下,7人眼科专家团队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援助任务为期40余天,共为当地筛查病人千余例,分别在布拉柴维尔市中刚友好医院和黑角市卢旺基里医院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512台,其中最大患者95岁,最小患者6岁。

  “当地医院的眼科诊室、手术室设备简陋,卫生条件比较差,队员们便自己动手,扫除灰尘,全面消毒,并立刻投入手术室安装、手术设备调试等工作中。”汤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地手术器材短缺、缺乏必要抢救设备,同时可能突发断电。这些问题出现后,我们都迅速解决”。

  “光明行”项目不仅为当地患者实施手术,还向刚方捐赠了眼科手术设备、耗材,为当地培训眼科医务人员。

  医疗队队员宋慧带领其他队员,向当地医生讲授手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手把手教当地医生如何使用超声乳化设备,并且与刘汝瑜一起示范超声乳化手术,详细讲解复杂的白内障手术操作要领。同行的任永霞护士长则带领护士队员们,为当地护理人员认真讲解白内障手术期护理、眼科手术室无菌消毒等知识,帮助当地把手术室无菌等级提高了一个级别。

  “这次‘光明行’活动是我国历年来援助刚果医疗活动中治疗患者最多、捐献物资最多、受益人群最广的一次医疗援助活动,极大加深了中刚两国友谊,给刚果人民带来了中国人民的善意和热情。”中国驻刚果(布)大使夏煌评价。

  对于医疗队队员来说,最令他们感动的就是来自当地社会各界人士和患者的一声声“感谢”。由心而生的感激之情让队员觉得,这样的援助意义非凡,影响久远。

  卢旺基里医院院长安娜埃丽代表接受治疗的白内障病人表达了对中国“光明行”医疗队的衷心感谢。黑角省省长欧诺黑·巴戛接见了“光明行”医疗队员们,称赞他们是来自中国的“光明天使”。

  “此次‘光明行’项目再次体现了中刚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刚方愿继续与中方加强合作,促进两国在卫生、人道主义救助等民生领域的友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刚果(布)社会事务部、人道主义行动与互助部长迥多评价道。

  像这样的医疗援助还发生在非洲的其他国家。前中国赴博茨瓦纳医疗队成员、现博华助中心工作人员周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博茨瓦纳当地没有完善持续的医学生培养体系。与当地医生相比,中国医生的专业水平要更高一筹。如今已有十余名中国医生在医疗队任期结束后,取得博医疗机构营业执照,留在当地开办诊所。”

  数据显示,2017年,中非之间中药进出口总额近8000万美元,较5年前增长了两倍,中医药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中非合作的新增长点。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中非卫生合作高级别会议——中非传统医药合作专题论坛上说,中国政府通过医疗、科研、保健等形式为非洲人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已累计向非洲派出中医医生2000余人次。

  为刚果人民带去光明,为非洲人民带去健康,中国赴非医疗队以大爱无疆的医患情展现了中国的慷慨,拉近了中非的情谊。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肯尼亚马赛马拉的角马迁徙、南非好望角的热带风光、坦桑尼亚恩戈罗的火山口、塞内加尔的玫瑰湖、毛里求斯的碧海蓝天珊瑚礁,这些景点是都市客心向往之的心灵充电站,也是旅行达人游历欧美日澳之后的线路升级目标。

  “中国公民赴非旅游人数的持续大幅增长与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入有关系。”津巴布韦狂野非洲旅行社负责人赵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就津巴布韦这条线路来说,每年人数以30%-50%的速度增长。全非洲的情况都差不多。津巴布韦政府也看到了旅游业的巨大潜力,给予了中国公民落地签证待遇。”

  自2002年埃及成为非洲第一个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以来,2017年9月,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成为非洲第22个向中国公民开放的目的地国家。毛里求斯、塞舌尔等地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埃及、多哥等地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非洲向中国敞开了大门,赴非旅游热直接推动了中非之间的互联互通。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非洲,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到中国。

  “在中国的3年生活,就好像从家里舒适的床上爬起来,又幸运地倚靠在了一个柔软的长沙发上。”来自喀麦隆、目前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门杜这样形容他在中国的生活,“中国已然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在这里结交到了很多非常出色、有趣的朋友”。

  在北京大学修读国际关系专业,门杜将自己的专业研究集中于非洲国际关系和发展等课题,并致力于为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这既是他来中国的初衷,也是他在中国一直践行的使命。

  曾任北京大学非洲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委员会主席,门杜不断发挥非洲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桥梁作用,感知中国风土人情,与中国青年共同学习与进步。《论语》《道德经》等中国传统经典书目都是这位“歪果仁”阅读的内容,“只有了解中国的文化,才能够真正理解中国的历史和当代,理解当下中国各个方面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经验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门杜说。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2005年,在华非洲留学生仅有2757名,2017年,非洲留学生数量已接近5万人。中国已经排在法国之后,成为非洲留学生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感知非洲,了解中国,人文交流成为中非友谊的重要方面。“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非人民在交流中更加相知相亲,互信共行。

我们是中非友谊的传播者
中非合作春光正好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