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正在开启创新裂变之门。
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国外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创新城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巴塞罗那、柏林、伦敦、麦德林、蒙特利尔、首尔、斯德哥尔摩、多伦多……当21世纪创新区在世界多个城市不断涌现之时,在中国珠三角中心地带的“千年商都”广州,有一座承载着“建设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使命的创新之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攻坚克难,创新前行。2018年1月,《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公布,覆盖了近代以来造船、铁路等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汉阳铁厂、京张铁路等100个项目入选。排在名录首位的,是位于广州黄埔区的柯拜船坞。这里,曾经是中国工业化的领航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新时代,新地标,湾顶明珠,梦想再起航;珠江澎湃,蛟龙入海……
智慧崛起:广州开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命运抉择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
“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抢抓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总定位,立足自主创新,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实体经济上,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成为广东的命运抉择。
机遇稍纵即逝。
广州正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以建设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价值创新园区为引领,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厚植传统优势,增创发展新优势。
经过34年发展,广州开发区已成为广州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问题随之而来,如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部分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尚未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约束更趋紧张等……由此产生的紧迫感、危机感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心头。
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产业结构要调整,创新驱动能力要增强,但新的结构是什么?内生动力从何而来?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回答是:强化实体经济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高标准推动价值创新园区建设,建设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世界显示之都、国际一流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中国软件名区、“中国制造 2025”国家级示范区。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推进创投风投机构快速集聚发展,率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孵化器,抢占全国金融科技发展先机。推动人力资源创新发展,让“到黄埔去”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第一选择……
创新再出发,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开始了新时代动人心魄的新征程!
四片联动:创造全球竞争优势新平台的跨越突破
黄埔临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许可睡不着觉了。加速建设鱼珠CBD的雄心,在他胸膛内跳动着。
鱼珠CBD如何围绕广州国际航运枢纽规划,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珠江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沿岸的城市已经到了快速发展阶段,新城崛起,老城复兴,新的空间形态逐步形成,沿岸分布着白鹅潭、长堤金融街、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等,珠江在广州一直由西向东流,在黄埔区转了一个弯,由北向南入海。作为华南、中南地区最大的水陆联运枢纽的千年港口——黄埔港成为珠江沿线最后一块宝地,肩负着广州东部通衢与城市门户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两次提到“古港” “良港”的广州港,就是指黄埔港。自西晋起,位于黄埔的扶胥古港就是广州出洋启航的地点,是古代广州对外交通贸易往来的港口。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就曾提出在黄埔港建“南方大港”的梦想。2016年12月,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
希望之钟已在珠三角广阔大地上鸣响,鱼珠CBD的这片热土之上,将继伦敦金丝雀码头、汉堡港口新城、新加坡滨海湾、广州珠江新城之后,在大江之岸崛起一道集聚航运服务、航运金融、海丝博览、科技金融、创新孵化、商务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新的风景线……
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鱼珠CBD,是国家和省、市的重要战略发展平台。四片联动,举足轻重,是广州未来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知识城是广东省与新加坡合作的示范性项目、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区。以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为契机,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建设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价值创新园区,全力打造世界知识经济新高地,营造“和在硅谷一样的生活”。
“力争到2020年,广州科学城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500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广州开发区科技局局长夏坚掷地有声。广州科学城是国内首家科学城,是广州高新区的主体园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已经建成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获批为国家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域示范基地。这里有山有水有风光、生产生活有生态,科技生态人文融合美不胜收,以广州科学城为核心景观的“科城锦绣”获评“羊城新八景”。
广州国际生物岛,原名“官洲岛”,是广州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2008年12月纳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定位为重大战略平台。也是广州科技创新走廊13个创新节点之一。目前聚集了冷泉港(广州)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高端项目150家,建立了官洲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岛上。论坛每年一届,致力于打造全球生物产业的“达沃斯论坛”。
优化提升知识城、科学城,临港经济区、生物岛四大片区空间布局,建设从珠江到知识城南贯通、山海相连、四片联动的创新开放大通道,成为连接历史未来、弘扬创新精神的活力迸发之路、梦想领航之路。知识城建设一批产业价值园区,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科学城重点建设科学大道,开创高科技企业总部经济走廊,打造全区发展的双创核心区;临港经济区重点建设升级CBD,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中心、港航服务。让千年“古港”“良港”在新时代引领广州未来;生物岛挺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前沿技术领域,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沿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从广州国际生物岛往北,经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科学城,到中新广州知识城,一条世界级的高端产业轴线正在日益明晰。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广州,正迎来一轮壮观的朝阳。
如果你怀抱梦想和使命,一直奋斗不息,请你相信,有一天,梦想总会照进现实。
箭在弦上,一飞冲天。风帆高悬,驶向深蓝……
动能集聚:实现战略性主导产业勃兴的“磁石效应”
正是大业勃兴时。
转型升级,实现战略性主导产业集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奏响时代最强音。
作为广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占全市比重均超过50%,预计到2020年,建成新型显示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两个超1000亿级的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建成超500亿的产业规模,预计到2022年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超8000亿元。
生长于上海的段小缨,自2014年7月出任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来,不到4年时间,就将GE中国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
作为世界杰出的华人女性企业家,睿智干练、雷厉风行的段小缨准确把握GE中国的市场机遇。她根据“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行动制订相应增长计划,积极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她高扬创新之剑,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生态链创新,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热土上挥洒智慧与汗水,创造着GE中国的新传奇。
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创建于1959年的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为主体,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与广州市政府共同投资组建,注册资本10亿元,于2015年12月25日揭牌成立。颇具改革创新精神的董事长黄兴在广州成立了第一个人工智能联盟,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设立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民营人工智能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深度融合,并与南方电网合作开发电力巡检机器人,先声夺人,取得累累硕果。
2014年,桂培炎、武随平、黄鹤源、刘禹豪、曲铭扬、聂嘉乐、李德愚七位就读于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在学校一个6平方米的小阁楼里开始了他们作坊式的创业。谁料,一年之后,他们参加北美地区创业大赛,竟然拿到第一名。
2015年6月1日,只用了5分钟通电话时间,七位同学便做出人生重大抉择,他们集体休学来到广州创业。一没资金,二没办公场所,全部住进广州桂培炎家里。三房一厅的居室,既当宿舍,又当办公室,朝九晚十,整月无休。
2015年8月,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由七个“小矮人”创办的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正式注册成立。如今的黑格科技,已实现金、银、铜、钛合金等多种金属及十余种不同特性的光敏树脂材料的打印,成功申请上百项3D打印专利,并已将90%以上专利转化为科研成果,开发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产品和高质量高稳定高精度的3D打印机及3D打印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3D打印系统批量生产和产业化。短短两年,公司产值超过15亿元。
童年的胡华智像大多数男孩一样,迷恋一切能飞的东西。十几岁就玩专业航模的他,1998年就跨入了模型圈。早在10多年前,他已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科技创业者”。在做一个旅游地产项目时,他突发奇想: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做红线勘测。没料到,花2万多元买来的品牌无人机竟然掉了链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坠毁。紧接着又发生了令他痛心不已的事情:他的直升机教练、一位王牌飞行员竟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失事身亡,当时驾驶的还是一架品牌飞机。“难道就没有真正安全的飞机,让人没有顾虑地自由飞行吗?”胡华智刹那间下了决心:自己来造。他停掉了北京所有业务,把所剩无几的团队伙伴邀请到无人机产业链完备的珠三角,成立了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怀着“让人类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的初衷和梦想,亿航智能勇于颠覆式创新,自主研发出首款自动驾驶低空载人飞行器“亿航184”。1957年,美国著名科技杂志《大众机械》封面,描绘出了一辆低空飞行的汽车,乘客欢快地俯瞰着脚下的森林和房屋。文章预言:10年之后,也就是1967年,画中的场景将变成现实。然而,直到60年后的2016年3月,才等来了预言兑现的日子,当期杂志刊登了上述科幻图的“现实版”,是一架来自中国的全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粤创新”再一次走进了世界同行的视野。
管乔中的创业可谓是被“逼上梁山”开始的。那一年,时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也是中科院院士的杨福家与身在香港的管乔中约定,由管乔中说服国内一家企业出资入伙,三方在香港注册一家高科技公司,这即是广州凯普的源头。言而有信的管乔中倾尽家产,又到亲戚朋友处七借八凑,硬挺将公司成立起来。后来凭借香港大学的一项导流杂交技术,他们研制的一台小仪器,在抗“非典”中派上大用场,受到钟南山院士的推崇,一时名声大噪。之后,便在广州开发区成就了医学检测事业。
2010年,回国创业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张必良做出了一个前瞻之举,将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克雷格·梅洛博士引进锐博公司,担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梅洛也成为第一位走入广州民营企业的世界级科学家,由其领衔的科研团队2011年以第一名入选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张必良在广州开发区成功建立了国内首个接轨国际规范标准的寡核苷酸CGMP生产线。将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引进中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蜕变……
2017年12月12日,总投资70亿元的粤芯半导体项目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落地,结束了广东缺“芯”的历史,标志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东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LG、创维、视源电子、景驰无人驾驶、冷泉港、赛默飞、百奥泰、阿里云、航天云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一个又一个新的重量级企业,像火红的木棉花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绽放,并逐步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木棉花是春天遍发的英雄帖”。
藉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英雄,献上我们崇高的敬礼。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现代化经济体系铿锵脉动,实现了潮涌珠江的蔚蓝飞翔,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金凤云集之地。
创新支撑:夯实现代经济活力都市的生态之基
这是一个创新变革点燃的崭新的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球浪潮,正在将广东带进一个星光灿烂的新时空。
要创新前行,就必须有技术与人才支撑,大力培育创新土壤。从政府到民间,一双双无形的手,有力推动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产业及人才的集聚成长……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创新实践”项目摘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唯一的特等奖。2017年以来,广州开发区建成了86家孵化载体,超600万平方米孵化面积,并建成创客空间31家,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构建了“企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完整的孵化链条,共计“孵”育出2182家企业。目前全区孵化器面积正以每年50万平方米以上的速度迅增。
从2016年1月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那一天起,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院长嵇世山和常务副院长王德保就没有轻松过。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是广东省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于2015年10月18日签约成立。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院恪守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建成高层次、综合性、国际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研究院深度参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高层次人才在广东集聚和培养,加速高科技成果在广东转化,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有效助力广东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华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之一。
2013年9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的刘崇孝来到广州开发区华南新材料创新园担任总经理时,面对的还是一座22万平方米的“空城”。这里交通落后,园区大门迟迟还未建起,几乎没有配套……面对一个民营科技孵化器所具有的困难与劣势,已在佛山有过国有企业及产业园管理成功经验的刘崇孝并没有感到畏惧,反而将其看作是大展宏图之所。不到三年,他创造了入驻率100%的奇迹。短短三年,如今华新园已搭建起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于一体的完整孵化链条,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制造四大产业 476家中小企业的集聚,其中“千人计划”项目19个,高新技术企业87家。为广州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创新孵化做出了新贡献。
获得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的百达丰实业董事长李绿华,思维前瞻,眼光独到。在许多人尚不知“区块链”为何物时,他与广州开发区合作打造广东首座区块链企业孵化器大厦,使这项世界最前沿技术得以推广应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曾在华为打拼后来下海独自创办“智能矩阵技术社区”的高庆忠。而此时,充满激情、永不服输的高庆忠正与以人工智能见长的香港盈星科技公司携手开创“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明天。他们联手打造企业,将百达丰培育成为区块链+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
高端人才集聚是创新驱动的生态之基。目前,作为广东省首批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聚集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两院院士33人, 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92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4个72人、领军人才 1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1人;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62人;区内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为329人。尤其是在全国率先构建“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在海内外引起反响。
质谱仪专家周振在广州开发区闯出一片新天地,打破国外垄断,终结了中国没有质谱仪的历史。
年仅38岁的袁玉宇,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低调,他身上已拥有多个令人羡慕的身份:广州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中年龄最小的入选者、共青团广东省委兼职副书记……从2008年创业至今,袁玉宇走了10年。袁玉宇的迈普公司在广州开发区成长壮大,已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进入全球生物3D打印领导者名单的企业,与皇家飞利浦、惠普、康宁公司等跨国巨头同台竞技,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多个3D打印重大专项,截至2018年4月底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200项,获得授权82项。
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的科学家王晓东,在广州创新号角的召唤下,入驻广州开发区创业……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海归潮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波又一波不断涌起。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把创新力从大地深处召唤出来。
矗立在南粤珠三角的新广州,高扬起智慧时代的激越征帆,吹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嘹亮号角,用改革创新实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国坐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世界知识城,国际创新城,湾区智慧城,绿色生态城。
滔滔珠江水,浩浩伶仃洋。
这梦开始的地方,这逐梦者奏响的宏大的春天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