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保加利亚的特尔戈维什特市副市长拉雅·玛铁娃,仍记得北京烤鸭的味道,“与在保加利亚吃过的不同”。刚结束第一次中国之行的拉雅·玛铁娃参加了为期近两周的2018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中国文化研修项目,近距离的体验,让她脑海中的中国图景生动起来,“中国发展很快,北京很美”。
国家汉办每年都会组织类似的研修项目,参加者借此走近中国、了解中国。
提升汉语教学技能
据国家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其开设的来华研修项目包括外国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研修项目、“孔子新汉学计划”系列研修项目等。
其中,传统项目如外国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研修项目设立于2001年,是为了适应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各国对汉语教师的迫切需求。
国家汉办师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主要是为支持各国本土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其汉语教学的质量。培训周期一般为1至4周,培训内容包括汉语知识、汉语教学技能、实用教学法、中华才艺、中国文化体验等”。截至目前,已有来自106个国家的近2万名外国大中小学教师来华研修。
“90后”泰国姑娘陈莉莉是其中一员。她参加的是今年4月开始的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研修项目。作为古掴学校唯一一名中文老师,陈莉莉一周上22节中文课、编写初中生所用的汉语教材、设计学生写汉字的本子,可谓独挑学校中文教学的大梁。
已经当了几年中文教师的陈莉莉,为自己有机会到中国参加研修而感到“幸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汉语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教学思路”。
同陈莉莉一道参加培训的泰国老师共有40余名,他们来自24个城市,虽然已在教学领域耕耘多年,但到中国参加汉语教学培训多为首次。“了解了中国文化”“了解了如何让汉语教学课堂变得更有趣”“有利于文化交流”……虽然老师们的收获各异,但毫无疑问都是“满载而归”。
传统项目呈新变化
作为已开设10余年的外国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研修项目,其影响力不断提升,更有让人信服的成果:支持了国外大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发展,支持了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使得外国汉语教师在深入了解中国的背景下,更积极、更生动、更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增加了学生对中国的理解,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2016年7月,22名非洲本土汉语教师到中国参加汉语教学研修学习。研修班课程主要集中在汉语水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和中国文化学习及体验这三方面。
研修结束,那些以前在汉语语音和语法教学中面临的疑点和难点,在学员李月茹的眼里,不再是拦路虎。“这些教学法的学习如‘久旱逢甘露’,充满趣味性、创新性,希望回国以后,能在汉语教学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教学法。”学员们的愿望正在实现。
随着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对海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目标人群为外国本土汉语教师的来华研修项目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今年暑期期间,国家汉办的预期计划是开办30个外国本土汉语教师研修班,共987 名外国本土教师来华研修,分别来自52个国家。
“同往年相比,今年的项目呈现出三大新特点:一是增加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班,如中医等特色班等;二是加大‘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的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研修规模,‘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培训人数占总培训人数的63%;三是发挥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中心的作用,支持孔子学院的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研修。”国家汉办师资处相关负责人说。
不同角度理解中国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里,和中国同事一起,设计实施题为《切莫等待》的现代艺术展;动手将旧物改造做成艺术展陈;走进聋哑学校……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当代艺术馆共同承办的“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领袖”来华研修团(艺术主题)团员的日常研修活动。
团员们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研修时间为期半年。他们一边学汉语,一边在中国的艺术馆、博物馆里,参与展会设计、公众项目策划等活动。
来自美国的爱莉莉(Allison Chaklos)与红花(Zo Shay)在上海东方乐器博物馆研修期间,整理了近200条相关编目,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了解中国传统民乐。
据国家汉办汉学研究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由国家汉办推出的“孔子新汉学计划”共包含6个项目,专业领域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与传统的汉语教学为核心的来华研修项目不同,“孔子新汉学计划”致力于为海外研究中国的学生、学者提供在华研修机会,帮助有志趣研究中国的海外人士从不同领域和角度理解中国。“今年的计划主要包括艺术、法律、哲学、音乐、创新创业项目等。”
数据显示,“孔子新汉学计划”自实施以来,与中外多个汉学及中国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覆盖92个国家,总受益人近2000人,其中包括资助500多名青年学者来华攻读学位或进行研修,700余名青年领袖和业界精英访问中国。
获得“中国经验”
无论是传统的外国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研修项目还是“孔子新汉学计划”等,对参加者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正如参加美国密苏里州精英青年来华研修团的团员珍妮弗所感受到的:“之前在课堂活动上,我们讨论过‘美国青年怎样看中国’。但当我来到北京之后,亲眼所见,我觉得中国太了不起了,跟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也跟我看到的在美国课本中所写的不一样。”
该研修团的团长詹姆斯说:“在没来之前,我觉得中国是一个与美国不同、充满东方异域风情的地方。走近中国后,我觉得中国在21世纪有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巨大潜力。在我看来,这也是研修团此行的目的——让美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国。”
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法学博士劳拉在参加完今年的“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领袖”之中美法律对比研究主题研修后,完成了一篇题为《中美物权法比较研究》的论文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是现实塑造了中美两国不同的、适应各自社会制度的法律形态,而中国法律更利于其未来发展。
“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领袖”来华研修项目(艺术主题)发起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苏珊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谈收获——参加该项目,不但让美国从事艺术的年轻人有机会了解中国,拓宽了他们艺术研究和创作的的视野,更为未来中美艺术交流项目培养和储备了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第六次欧盟官员来华研修团团员今年首次走出北京,到西安参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省公路局和西安培华学院。
“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团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和葡萄大棚。一位团员还从当地农民那里借了一辆电动自行车骑了起来,那个画面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国家汉办汉学研究工作处副处长张科说,“这也正是这个项目的亮点和创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