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暑假里,各高校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探访“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了解祖国生态建设……实践主题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学生们在躬行实践中开阔了眼界,觅得了真知。
重走初心之路
“我们将回到深圳,以产学研的视角来看深圳产业发展,致敬邓小平等改革先行者,追寻改革开放40年的壮阔历程。”这个暑假,一支来自清华大学的新“圳”程支队在深圳开始了“使命四十年”的社会实践专项。
新“圳”程支队队长崔春霞告诉笔者,莲花山上的邓小平雕像是深圳的一大地标,自发前去参观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我在调研时遇到了一对老人,他们每年都会来献花,以前带着儿子,现在还带着孙子。”在对三代人的访问中,崔春霞了解到了不同年代深圳发展的情况,也补上了她未曾经历过的改革开放故事。
清华大学团委学习实践部部长张文渊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使命四十年”各支队围绕特区与新区建设、政府机构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等实践主线,选择实践地点,调研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和成就。此外,学校还组织10个支队、130余名师生,分赴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宁德、浙江杭州、湖北宜昌等习近平总书记工作和调研过的地区,开展实践、感悟初心。
探访巴西社会
在地球的另一边,清华大学“丝路新探”海外实践专项巴西支队的14名师生踏上了巴西的土地。
令师生们印象最深刻的是94岁的卡洛斯·塔瓦雷斯先生——第一个向巴西人讲述中国故事的记者。得知中国师生前来拜访,老先生专程穿了在中国购买的衣帽,胸前别上了中国和巴西国旗,这让实践队员们感到亲切。在交谈中,队员们得知,塔瓦雷斯先生希望将来把所有遗产都用于支持对中国的传播和报道。巴西支队队长刘书田感叹:“这位耄耋老人让我们深深敬佩。我们感受到塔瓦雷斯先生‘有一颗中国心’,感受到了他始终眺望地球另一端的深情。”
感知绿色生态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内,来自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元培学院的同学正在进行野外实地考察。
每天早上8点,20名同学带上草帽便准时向森林深处进发。虽是盛夏,海拔1500米以上的塞罕坝林场却并不闷热。挖土坑、打树钻、认植物,课堂上的笔记变成了现场的操作,既新鲜又“好玩”,团员们兴趣盎然。如果能在认植物比赛拔得头筹,还可以获得以塞罕坝标志性植物金莲花命名的“金莲花奖”。
“我们一整天都在林场里调研,偶尔午饭就靠带的干粮解决,好几次晚上回到住处都已经8点多了,还要处理土壤、压植物标本,10点左右才能结束全部工作。”虽然工作量不小,但实践团成员秦艳伟却不觉得累。作为一名二年级的本科生,这是他第一次到野外自己动手采样、获得数据,完整体验科研实践的过程。秦艳伟乐在其中,觉得“非常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