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

“伪共享”遇冷 “新租赁”火热

“租时代”磕磕绊绊走来(网上中国)

本报记者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06日   第 08 版)

  从租住房、汽车、办公室到衣服、玩具、充电宝,“租”成为生活新方式。
  徐 骏作 新华社发

  租房、租车、租珠宝、租奢侈品箱包……如今,各式租赁平台正火热发展起来,一个“万物可租”时代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新租赁经济模式降低了租赁双方的信息沟通成本,打通了信用、支付、物流等环节,也在改变着消费者的观念。不过,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等众多项目等无疾而终也提醒我们,新租赁经济要想真正成长起来,还需要解决很多“痛点”。

     

  “使用”成趋势

  曾有国外学者预言:“未来资源的使用权将比所有权更重要,人们将通过获得服务的方式取代‘占有’实物。”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信奉“买不起才租”,但这种消费观念正随着新租赁经济的崛起而改变。

  北京白领温小姐是一个旅游达人,今年初她到欧洲旅游,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了很多自己拍摄的照片,很多照片质量颇高,她将此归功于“摄影器材好”。通过某租赁平台,她租赁了一款品牌相机和镜头,全套设备购买需3万多元,而租赁只需要每天50元。

  贵阳全职妈妈曾红最近也爱在网上给孩子租赁玩具。她的孩子今年刚满1岁,对玩具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家里是小两居,买回来的玩具很占地方,孩子玩过后也不好转卖,还不如在网上租,价格不贵,隔半个月就能换一拨。”如今,她在网上选择了一家信誉良好的玩具租赁平台,准备长期租赁。

  租房、租车、租手机、租宠物……时下,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正在成为“租一族”。国家信息中心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知识技能、生活服务、房屋租赁、交通出行等领域交易额增长最快。预计未来5年,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报告》同时指出,这些共享模式的重点不在于拥有而是使用,这表明我国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租赁共享成为潮流。

  有调研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有73%的用户对租赁持开放态度,其中一、二线城市人们更乐于接受租赁。“租一族”的典型用户是“95后”人群,他们大多是学生和白领,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专家表示,相对于此前以押金或预付金为重点的“伪共享”,或相比传统租赁需要支付押金才能获得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新租赁经济用“信用分”等信用机制取代押金机制,促进消费者便捷地使用而非占有物品,这正成为一种趋势。

  找准用户“痛点”

  提供服装租赁的“女神派”、从事玩具租赁的“宝贝半径”“玩具超人”、进行家用电器租赁的“乐租商城”“抖抖家居”等多个租赁平台目前正在大肆“圈地”。不过,随着包括共享睡眠舱、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的众多项目无疾而终,“多啦衣梦”等共享服务深陷押金风波,作为一种新趋势,新租赁经济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只能在磕磕绊绊的探索中前行。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租赁。”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赵香认为,适合租赁的产品需要相对耐用,不能折旧过快,共享雨伞的失败正源于此。租赁平台“租葛亮”创始人李国云也总结说,适合租赁的产品需具备几种特征:一是单价高,二是有需求但使用频次低,三是更新换代频繁。

  有专家指出,目前大部分初创租赁平台运营依赖融资,同质化竞争严重。创业者应保持理性,避免“共享”或“租赁”概念泛化,重点是要找到用户“痛点”,找准盈利模式。

  完善信用体系

  在北京,共享办公室正成为很多创业团队开会的新去处。在一家共享办公室里,每台打印机都连着成都和香港的办公室,每个租户每名员工每月可享受数百页异地免费打印;每间会议室座位上装着摄像头,以便根据使用人数和繁忙时段计算出下个月是否需要增加会议室。这种将物品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新租赁模式,正在让租赁变得不一样。

  不过,当物品的拥有权与使用权真正分离后,新问题也不少。比如,租赁物品的质量如何保证?物品发生损坏后,租赁双方如何协商赔偿金?免押金后的租赁信用机制如何健全?……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等隐患,让很多消费者不敢真正“放心租”。

  有专家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与共享租赁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

  财经评论员盘和林指出,新租赁经济崛起的背后,是对人们契约精神的考验和提升。契约精神的背后是信用体系的完善,这需要政府鼓励、社会参与,也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征信企业在新模式上进行探索。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让社会的信用体系更加健全,让“租时代”行稳致远。

越南的梦里水乡(海客游)
“租时代”磕磕绊绊走来(网上中国)
韩国科技企业女当家(互联网大咖秀)
“熊孩子”巨额网络消费,谁之过?
责编:陈 琴 邮箱:chenqin@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