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日前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展。展览采撷古代文献、图片资料及今人诸多研究成果,与具体实物相结合,呈现中国人一百多年来日常生活方式中的穿戴。
展览策展人吴光荣表示,展览将那些曾经有过的、并不富裕但很是精彩的生活习俗,通过新民艺研究的方式,呈现在今人面前,吸引大众重新认知我们过去生活中中秋明月、春节团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真正含义。
“女红”与“女工”谐音,“红”为“工”的异体,唐颜师古注曰:“红亦工也。”故出自妇女之手的传统技艺,如纺织、刺绣、剪花、编织等等,均称之为“女红”。自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到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所说:“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千年来,“女红”被津津乐道,装饰着中国人的生活。
本次展览分为活色生香、颈上添花、绣中寻梦、锦堂焕彩、春晖苗绣5个部分。542件展品,无论荷包、围涎、肚兜,还是桌围、椅套、中堂、喜帐,都传递出当时中国女性对生活的自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工艺美术史论家张道一表示,中国“女红”是母亲的艺术。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又在特殊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生活中的形象和情节触动众多女性的创作情感,意识也从平庸淡漠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升华。女性手中的小小针线绣出心灵巧手,不仅将家人打扮规范、得体,还将与之相关的空间、厅堂、家具等,按照传统特定的礼俗装扮得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