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27日 星期五

深圳模样

——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见闻

□ 本报记者 张稚丹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27日   第 07 版)

  席地而坐入神读书

  如风疾行的快乐女孩

  读者大会上,主持人李潘用四川话与北师大教授康震共同朗读李白的《将进酒》,将气氛带到一个高潮

  一连数日,深圳无风无雨,伴随阳光的是美到不真实的清浅蓝天。

  7月19日到22日,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简称书博会)在这里举行。

  4天中,依托深圳会展中心主会场以及设在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5个分会场,书博会组织了规模庞大的精品图书展销和多彩的阅读文化活动,吸引45万余市民读者参与,现场销售8112万码洋。

  爱书的人

  可能出于安全和体验的考虑,今年参观书博会有点难。会展中心外,总有后知后觉未能电子订票的读者堵在门口,希望领到一张票。

  场馆内的情景同样表现出这个城市对图书的热情。江西出版展位中心大台子摆满了书,有人在翻阅,孩子们在四周席地而读,一个戴近视眼镜的小姑娘,脑袋都快扎到地上了,年轻的母亲们同样捧着书。有多久没有看到,书以如此平易、坦荡的方式敞开自我?又有多久没有看到,书被带着敬意如此频繁、认真地翻动?

  很少有人看手机,大家手上拿着的是书。路遇三个女孩子,手捧一大摞书,如风一般地疾行,脸上是兴奋的笑容。我问一位年轻母亲:是带孩子来受熏陶吗?她说:“是孩子要求来的,老师要求暑假读书,孩子也喜欢,我们家长当然支持。”她说这边很少上课外班,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1996年,第七届全国书市(书博会前身)在深圳书城举办。

  这次书市就像埋下了一粒种子,在这个城市慢慢发芽、生根、开花。深圳市确立“文化立市”的方针,2000年起开展了以读书月为代表的全民阅读活动。2010年,“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当选“深圳十大观念”。深圳,渐具文化魅力——拥有632座公共图书馆,超大型书城5座,包括简约书吧在内的各类书店200多个,2017年人均电子图书阅读量超12本,人均购书量连续20多年全国第一……201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迄今为止,深圳仍然是世界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阔别22年后,全国书博会重回深圳,深圳和书博会都已是新模样。

  写书的人

  “未来,机器人会统治世界吗?”一个孩子声音清脆地发问。

  听到这个关切人类未来的尖锐问题,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研制的机器人“百科百科”沉吟片刻:“不会吧,机器人的大脑是一块电脑芯片,不能自己思考,需要按人写的指令去完成任务,无法与人类自身相比。”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之前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韩占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辅助手术、自动驾驶、自然语言理解等。比如你问苹果的Sari:“我能跟你借点钱吗?”回答很奇妙:“反正我的所有都是你的。”你问:“你爱我吗?”它说:“这个词不能问,只能感受。”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实在太强大了。

  中国出版集团主办的“读者大会”是全国书博会的著名品牌,今年读者大会的呈现形式不再是嘉宾与主持人座谈,而是数个主题不同的讲演,中间以读者互动或艺术表演来间隔。

  香港作家、漫画家欧阳应霁的讲演“我读我写——理想生活整理术”让人浮想联翩:读书和写作,能够把我们的思想情绪整理好,让生活更理想。

  青年作家路内说:个人写作是一件无需讨论的事情。一个人在茶馆谈论自己,他谈论的是自己;夸夸其谈国家大事,他谈论的还是自己。但他走出去形成整体的一个部分,他在这个时代中了,即使讲述的仍是自己,他讲述的却是时代。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认为,没有单元文化背景的打破,就没有鲁迅、茅盾、老舍、曹禺,就没有这样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文学要发展,就必须永远让自己置身于多元的国际文化背景之下,同时保持自己民族的特殊精神,义不容辞地参与世界竞争。

  读书的人

  读书本是风雅事,但有些人的读书经历却让人心酸。但也正是他们,才真正把阅读当作生命中的光、精神的寄托。

  书博会上公布的“十大读书人物”中,有一位生于四川穷山沟的李平善。父亲很早去世,酷爱读书的李平善打工养活家人,在工地搬砖、推斗车、提灰桶,唯一感觉幸福的时光,就是去书店看书。有次看书入迷被关了一个通宵,被书店的人误解,问他偷了啥,他说:“我能偷的,只有知识。”读过罗伟章的小说,他非常渴望与作家交流,于是花了一天时间从渠县赶到南充,又从南充找到宣汉,终于见到。这样的“追星”,引来身边人异样的目光。流浪打工期间,他把亲身经历写成散文、诗歌、短篇小说投稿,偶尔得到十块八块的稿费,高兴地告诉工友,工友却摇头:“这人离疯不远了。”沉默的坚守后,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还考取了家乡的公办教师。

  在这些读书人物中,我们看到了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的快递小哥雷海为,还有读书大半辈子、写了130本笔记的农民王营。在自家书店里长大的朱晓风,到美国读高中时,愣是从国内“人肉搬运”近200册中文经典,帮学校图书馆建起中文角。我们还意外地发现,名声在外的“方所书店”老板毛继鸿,也是著名服装品牌“例外”的创始人,他想把书店办成可以看书、约会、看展览、听讲座的公共文化空间。

  此次书博会,是对全民阅读事业方方面面的一次大检阅。

  农家书屋全面建设10周年,60万个农家书屋遍及全国,它的主题展首次亮相书博会,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和农家书屋定制图书等特色出版物。

  书博会展示了“24小时无人智能书栈”“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创新成果。

  “实体书店融合发展经验分享会”探索商业阅读文化空间、书香地铁、书香医院等实体书店空间的全新业态……

  1980年,深圳,这个与香港一水之隔只有20多万人口的小镇,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38年过去,如今常住人口1250万,外贸出口多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在科技、金融、经济等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可以说,它是改革开放的孩子,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它——也因此,深圳争办这届书博会,以此纪念改革开放40年。这个移民之城拥有上进的激情和宽容的心态,辅以文化之翼,它将会走到多远?

深圳模样
北京决意打造一区一书城
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
亲子共读好时光(我与书)
中山人乐游书展
用行走发现历史和自我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