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26日 星期四

美国华人闯时尚圈

立志改变对“中国制造”偏见

周绚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26日   第 12 版)

  图为周绚文与华裔设计师菲利普·利姆合照

  10多年前,美籍华人周绚文与华裔设计师菲利普·利姆共同创建时装品牌3.1 Phillip Lim,一夜间成为时尚界宠儿。

  优雅高级的女性化设计,精良的做工和高档面料,隐约中携带一点内敛的东方元素,这种既有创意设计,价位又不高昂,介于顶尖品牌和快时尚之间的服装品牌,在当时还极为少见。周绚文因此声名鹊起,她的传奇人生也逐渐为人所熟知。以下是她的创业经历自述。

  从衣厂女童工起步

  1985年,我和家人从宁波移民来美国,住在唐人街地兰西街。那年,我12岁,妹妹9岁,我们两个去衣厂打工,暑假在衣厂做全职。上世纪80年代,衣厂非常忙,工作带给我很多自信。我在衣厂里学会了广东话,了解生意是怎么运作的。

  有一天,我从中文报纸上看到一份布料进口公司招聘广告,就去做兼职,刚开始做的工作是剪布料送给设计师。那家公司在曼哈顿中城39街和七大道,我去那里才发现,原来时尚的世界这么美。于是,我下决心以后要在这里工作。

  后来我在布料公司做全职,当时我正在时装设计学院(FIT)读大学,主修时尚经营,我改为晚上上课,白天上班,但3年级还没读完我就辍学了。

  这份工作中,犹太人老板教我做财务,去法国、意大利采访供应商。我懂得商业运作,懂得谈判议价,懂得怎么拿到面料。我原先是助理的助理,后来老板把我提升为销售,跟老板到处跑。我对设计本身没有兴趣,但对最后的产品感兴趣,我会想怎么去推销产品。

  我在那家公司呆到21岁,帮老板开发了很多市场,争取到很多客户。慢慢地,我开始想怎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辍学创业自己当老板

  我一直对做生意有兴趣,大三还没读完,就出来创业,都说我是创业狂人。

  我开了一个面料进口公司,用商业贷款租了个办公室,生意很好,当时大家都认为,通常只有盖璞(GAP)这种大批量的公司才去中国生产。但我觉得应该也有小型的厂家,于是我开始为我的客户寻找中国制造商。我帮客户找到了所需的高质量厂家,客人对质量很满意。于是,我也成了厂商专家。

  我一直走高端价位。在西岸,有个客户叫菲利普·利姆,品位很好,我时常关注他选什么面料,但一直没见过面。后来在巴黎面料展览会,我和他见面了。

  两年后,菲利普·利姆和他的商业伙伴解散了。我说,菲利普来纽约吧,我们一起创建品牌。我们都是很冲动的人,他就过来了,住进我女儿的房间,我女儿当时才3岁。

  我和菲利普一起创建品牌时,两人都刚好31岁,所以给品牌命名为3.1 Phillip Lim。

  第一期我们设计了65个款式,有24个国家来订货,拿到的订单是预计中的10倍。那时候服装业只有很大的品牌或快时尚,没有设计好质量好、价格又不是很贵的品牌,我们开创出一个新市场,后来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品牌。

  改变“中国制造”的偏见

  关于中国制造,13年前我在做面料进口的时候,介绍客户到中国生产服装,我亲自体会到中国成衣的质量很好。当时大家觉得中国制造的东西都是便宜货,我的使命是改变人们对“中国制造”的偏见。中国的东西便宜,但不意味着中国没法做高质量的东西。

  我想做精良的中国产品,就像小时候我妈给我做的衣服一样。中国有精良的工艺和工匠,产品好不好,跟在哪里生产无关,而在于如何制造。

  3.1 Phillip Lim 品牌的产品90%是中国做的,一开始客户很抗拒,说你们的东西怎么这么贵。我告诉他们,要看质量,如果把中国的产品跟意大利的相比,可能中国更好,因为意大利从20年前开始,就找中国人代加工,现在的古奇、阿曼尼也都是在中国做。

  我们的衣服有东方元素,表现细致的东方文化,但不是中国的龙或大红,菲利普把中国传统的感觉表现在设计上,用现代的方式来表达。

  我们一直是全球性的公司,好品味是没有国家和种族界限的,法国人可能喜欢针织,美国人喜欢裙装,日本人喜欢内敛的蓝色,美国人喜欢绿色,但这种差别与国家和种族无关。

  (来源:中国侨网)

“做赴澳留学生可依靠的家人”(商界传奇)
商机商讯
商论语丝
立志改变对“中国制造”偏见
责编:贾平凡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