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7月07日 星期六

李菲:我一直在路上

李晓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7月07日   第 10 版)

  图为中国当代女艺术家作品展期间,李菲与德国观众在自己的作品前合影。其中,《祈愿》(右)尤受当地群众的关注和喜爱。

  李菲,曾留学于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现为生命湖集团生命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无论是在绘画、创业方面,还是人生之路上,她都努力做一个奔跑者。

  

  “下一幅画才是最好的”

  今年3月6日,中国当代女艺术家作品展在德国柏林文化中心开幕。展出的50余幅作品吸引了当地民众的关注,其中就包括李菲的作品《祈愿》。

  “《祈愿》这幅作品在很多地方展出时都曾引起较大关注,受到观众的喜爱,它也是我比较偏爱的一幅画。”李菲说,“它描绘的是一名少数民族少女双手合十祈愿的模样,传递了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与向往。这正是我想表达的:希望在平凡生活中,人们内心深处仍能保留一份真诚与信仰。”

  绘画创作是李菲一直在坚持的事。她认为,艺术创作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作品表达作者的思想或反映某些社会现象,从而引起他人共鸣和社会关注。比如《地球的眼泪》是她游历长白山天池时有感而作。“我认为我们应该更注重环保,努力保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我希望通过这幅画,能让更多的人被画中天池的纯净所感染,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已创作的作品中,李菲坦言有不少是自己不甚满意的。“如果你问我哪幅作品是最好的,我会说‘下一幅画才是最好的’。不满足于现在,永远对下一幅画保有期待和更高要求。正因为这样,我才会在艺术这条路上不断地成长。”

  “创业是一段不轻松的成长经历”

  在国外留学时,李菲就积极参加并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作为“中国留学生大使”,努力传播中华文化。

  回国后不久,她以电视节目中才艺比拼的形式,将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与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呈现在同一个平台中。此举既取得了当期节目的高收视率,也使两所分属不同国家的大学在文化上有了交流碰撞。

  李菲一直希望在艺术的传播与交流方面做些事情。所以,她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创业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段不轻松的成长经历。在创业初期,很多事情都不懂。在办理手续时遇到过黑中介,在筹集资金、协调人员方面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一路走来确实很艰难。但幸而有家人的支持和师长、朋友的帮助,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如今,作为北京生命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李菲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时这样说:“非常感谢我就职的公司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为我们创业提供了优厚的资源与条件。我们希望将艺术中心打造成兼具‘国际性、地域性、学术性、普及性’的开放平台,凝聚多方资源,推动文化发展。”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今,创业已有3年的李菲有了多重身份。对此,她说:“称谓不重要,尽可能把每件事情做好才重要。”与兴趣和爱好高度契合的职业,让她更愿意为此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希望在艺术方面能走得更远。”

  谈及对艺术的理解,李菲说:“最初接触艺术源于个人喜好,但随着日渐深入的学习了解,艺术已不单是兴趣和爱好,它关系到自然、生命,乃至我们生活的时代和所处的社会。艺术能传递希望和力量,也能让人宁静平和。我希望能够通过艺术,给别人带来积极的力量。所以无论在绘画还是工作上,我都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文化交流方面,李菲认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这正是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它可以跨越种族、国家甚至时空,直抵人心。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没有什么比艺术的传播更有优势。因为各国人民对美好的向往是一致的,艺术可以让人们打开心扉,更容易交流并增进感情。”

  李菲说,每一幅作品都记录了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关注点、态度与心境。“绘画创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在不断发展自己的过程中,能对周围的人产生有益影响,为他人带去正能量。不论是绘画还是创业,我一直在路上,也会努力继续做下去。”

李菲:我一直在路上
面对就业 海归的选择“新”在哪儿?
5G临门 海归创业瞄准万物互联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_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