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跳广场舞,那我们干嘛去呢?”内地大妈的一句反问,暴露出一些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状态。老龄社会来临后,老年人慢慢成为社会的“多数派”,日本65岁以上老人数量甚至达到总人口的30%,而且比例还在上升。老年人过得开不开心,不再只关乎自身和亲朋,而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合理安排退休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和精神快乐,不仅是当代老人必备的技能,也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帮助老人把退休时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又有趣,不妨学学香港。
人口老化加快且长者愈发长寿的趋势下,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以多种方式加强养老服务,不仅致力于满足长者基本生活和身体照顾的需求,还注重长者晚年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健康,让老年群体得到社会真正而持久的关爱。
除了照顾长者日常生活所需,香港特区政府拨款资助多个长者进修计划,帮助长者增长知识,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当中就包括创立11年的“长者学苑”计划。
“这项计划是由香港中小学及高校合办不同教育程度的‘长者学苑’,中青年担任老师,鼓励长者踏出家门,多接触新事物,结交新朋友。而青年也可以借此机会与更多长者交流,分享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增进老少彼此之间的了解,达到‘跨代共融’。”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长者学苑”目前设有多种不同学习模式和程度的课程,当中包括旁听大学的面授和遥距学分课程,内容涵盖健康管理、个人理财、艺术文化、人际关系、个人生活管理、电脑与资讯科技、科学与科技以及语言应用等。目前,参与这项计划的各小学、中学和高校共设立大约130所“长者学苑”,每年提供逾10000个学习名额。现在长者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因此课程设计也不断调整,以进一步满足长者对新知识的渴求。
丁慧庭是一名普通香港长者,儿孙长大后照顾家庭的任务日渐减轻,生活索然无趣。在家人鼓励下,她于7年前重拾书本,修读香港公开大学“长者学苑”课程。“我学懂了理财、语文,还有法律知识,虽然只是基础,但足以让我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权益和责任。”她说自己还学了书法,现在可以跟孙女一起练字,乐享天伦。
香港特区政府近年还推出多项鼓励长者继续就业的措施,包括放宽某些岗位工作许可证的年龄上限,发放津贴鼓励雇主聘用长者等。
香港餐饮服务机构银杏馆就是一家推动长者就业的社会企业。其行政总裁麦敏媚说,银杏馆2003年起步于一个社区中心内的小食店,最初意在为部分有抑郁情绪的退休人士“找个事做,作为生活寄托”,后来由于“想做工的长者好多”,规模逐渐扩大。
银杏馆招聘时通常把机会优先留给长者,首要考虑有经济需要的长者,其次是心理上需要工作或仍有心力继续贡献社会的长者。如今,银杏馆旗下餐饮机构所有岗位雇佣长者的比例基本都在八成左右,其中年龄最大的已近80岁。
现年69岁的李小燕在银杏馆担任接待员,每天工作8小时,大部分时间站在餐厅门口招徕顾客。这份颇需体力的工作在她看来“并不辛苦”,反而带来满足。“比起刚退休那几年赋闲在家的生活,我现在每月有收入,可以用来给孙女买东西,或与老伴出去旅行。上班时有同事和客人可以交流,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如果可以,我打算干到走不动为止。”
做义工、协助邻里,学技艺、服务社会,香港长者可参加的活动还有很多。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既实现了自己价值,又找到归属感,获得自尊。香港这座城市,在很用心地并竭尽所能地对待和关爱每个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