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农民评说 “中国农民丰收节”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28日   第 12 版)

  乡城县青德镇木朗宫村村民钟色在收割青稞
  阿黑·敕赖嘉错摄

  图为张华和丈夫在展示志愿服务队队旗
  本报记者 高 炳摄

  图为王晓云在采摘西红柿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图为伍世文在察看香芋的长势
  涂克星摄

  图为阿堆在自家院子里
  江 初摄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旨在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

                  

  赞誉 农业贡献者

  █ 凌 波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崔庄镇商平庄村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万亿斤水平。“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对“三农”事业贡献者的肯定与赞誉,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胜信念的体现。

  小时候,大人们在地里干活儿,我在地里带着弟弟妹妹翻石头,抓虫子,趟水,洗脚丫,各种“疯跑乱颠”。长大后,我也有一把子力气,就加入到了除草、打药、浇水、收割、晾晒、入仓的劳作中。记得有一年,我家的麦子颗粒饱满,获得了大丰收,邻居都跑到我家换麦子做来年的麦种,我妈说:“丰收的喜悦就像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一样。”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丰收不再是难题,而如何把农产品卖个好价钱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在2014年,我家将普通的玉米农作物换成了经济作物甜玉米。第一年收成非常好,市场上供不应求,卖了一个好价钱,比种植普通玉米收益增加了一倍。但近些年,种植甜玉米的农民越来越多,价格也降了下来,严重的时候农产品销路都是问题。

  无独有偶,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在内蒙古,马铃薯大量滞销,价格跌至近十年最低谷,很多种植户最后只能以0.3元/公斤左右的收购价卖给当地淀粉厂;“菠萝之乡”广东省徐闻县的上亿斤菠萝滞销,最低跌到5分钱一斤也无人问津;海南省东方市芒果滞销,大量已经成熟却无人收购的果实堆积如山,开始熟烂在地里……

  眼下,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丰收问题”正通过打牢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而有条不紊地解决着,“营销问题”的解决也有了创新方法。在海南,果农开直播卖水果,打开销路;电商公司开通生鲜平台,帮助农民卖农产品;两年前,我也干起了农产品微商,专营各种口味的甜玉米。现在每到丰收时节全家出动,有负责收获的,有负责外宣的,有负责包装快递的,忙是忙了点儿,但收益非常可观。

  新时代,新征程。农民丰收的寓意将更加丰满。

 

  “技能丰收”有盼头

  █ 张 华 陕西省旬邑县太村镇罗家村 

  年初评上“职业农民”那几天,我心里欢喜得睡不着。我丈夫在旁边打趣道:“想不到你这‘技术盲’,还成了‘土专家’!”

  前些天听新闻,我心里更高兴:秋天要过“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作为“职业农民”,也有了自个儿的节日。

  当“农民”,为啥如此开心?

  1994年,我和丈夫到广东打工,发现老家果园里随处可见的苹果,在南方很受欢迎。5年前,我俩一合计,干脆回老家种苹果吧!

  我们家乡地处渭北高原沟壑区,是苹果的优生区。我和丈夫在荒坡上承包了上千亩果园。这想法很大胆,可我俩只有初中文化,心里没底儿:栽种果树,该从哪里下手?

  正着急时,听说县里打算选择上千名种植大户,成立职业农民培育班。我丈夫一听眼睛都亮了,骑着车抢先报了名。后来,其中一个培育教学点,正好设在我家果园里。

  隆冬腊月,100多名学员在我家果园上课。从省城来的教授,讲蔬菜种植、果树生产、猪病防治,还有阳光心态、营销管理、创业创新……我给大伙儿烧水送茶,顺便旁听老师讲课。一年下来,我也申请要参加考试,后来竟考了个全班第三。

  第二年培训,我转成了正式学员。经过系统培训,最后也评上了“职业农民”。教授们都夸我,“张华,你巾帼不让须眉呀!”

  传统农业中,农民对自身的认识,充满了自卑感,缺技术、缺引导,农村长远发展受到限制。其实,除了庄稼丰收,“技能丰收”更重要。因此,我们这些“职业农民”,也应承担“技术普及”的社会责任。

  年初,已学成出师的110名职业农民,组建了11支“红马甲”志愿队,走村入户讲技术,用的都是方言土语。职业农民,成了农业专家与基层百姓之间的“技术桥梁”。

  我们志愿小分队里,由我当队长。出发那天清早,我扛上红旗,召齐10名队员,开了辆货车,一路颠簸到职田镇景家村。果树修剪、玉米施肥……我们这些“土专家”,在果园里认真解答大家的疑问。晌午刚过半,刘老太领着娃娃,从家里端来饸饹面,站在田头招呼志愿队员:“都来赶紧吃,一上午可忙坏了!”

  真心帮助农民,农民就会记得你。土地上的故事,总是这样温暖。

  “技能丰收”,生活便有了盼头。我们罗家村里,日子也红火起来。我张罗组织了一个社火队,男女老少100多人参加,让春节年味儿更浓了。眼下,大伙儿就等着“农民丰收节”呢。自己的节日,更得热闹一回!

  本报记者 高 炳整理

 

  自豪感油然而生

  █ 王晓云 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 

  我家经营着7个西红柿大棚。前几天知道咱们国家设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20多年土里刨食的农民,我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以前总觉得当农民没出息,干的活又脏又累,挣的钱却少得可怜,没人瞧得起。但是近些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普及,科技含量增加了,体力劳动减少了,收获却比以前更多。而且国家对农业发展有很多支持政策,像我以前在市场摆摊,风吹雨淋别提多苦了,而现在采摘下来的新鲜西红柿都直接配送到客户家里,区农业服务中心给我们指导技术,还帮着找销路,教我们做电商、微商,我这一年的收入算下来也有20多万元。

  现在,作为一名农民,我觉得特别幸福、自豪。许多人加我的微信购买西红柿,无论是教师医生,还是公司职员,都亲切地叫我“王大姐”“王阿姨”,非常尊重我。我也会每天录一段采摘小视频,告诉大家我很快就能把新鲜西红柿送到他们身边了,总是获得很多点赞,让我很有存在感。说到底,作为一名农民,我再也不觉得低人一等了。以前我听说过“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现在国家也为我们设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可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属于农民的节日。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我们辛勤劳动一年,最为快乐的日子。在密云,9月是密云水库开库撒网打鱼的日子,是稻子成熟、金谷开镰的日子,是葡萄飘香、板栗下树的日子。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农民的笑脸。现在我们村环境变美了,农业条件改善了,只要够勤奋、肯钻研、能付出,可以说条条大路通丰收。日子好过了,腰包鼓了,对未来更有希望了。以后我会继续种好菜,把新鲜、放心的西红柿送到每一位客人手中,用我的“丰收”来庆祝“农民丰收节”。 

  本报记者 贺 勇整理

 

  新型农民信心增

  █ 伍世文 江西省南昌市昌邑锦恒田园综合体负责人

  我没想到返乡创业第一年,刚当上新型职业农民,就要过刚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是昌邑乡伍喻村人,老家地处鄱阳湖畔,历来是“鱼米之乡”。家里祖祖辈辈耕田为生,记得小时候每到早稻开镰,家家户户吃新米时,乡亲们总会“杀年猪”预祝丰收。

  但那个时候,湖区种田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村里年轻人通过各种方式“跳出农门”。1997年,作为家里老大,我选择外出务工经商,给家里多挣点钱。

  得益于改革开放,再加上湖区人吃得苦,我在外面很快立下脚跟。我在江浙沪长三角发展,亲身感受那边农村的巨变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而家乡发展还是有一定差距。2017年底,我萌发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念头。庆幸的是,我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今年初,我的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实施。每亩800元的价格,我成功流转了1570亩农田,播种了900多亩优质水稻,同时试种了莲藕、芋头、木通等作物。周边农户除赚取工资外,年终还有一定的分红。

  我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依托湖区良好的农业基础和自然资源,推进农业、渔业与休闲康养、乡村旅游体验等深度融合,整合资源,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现在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说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我感到特别自豪,发展现代农业更有信心了!

  魏本貌、陈兴盛采访整理

 

  高原农牧民

  拥抱节日  丰收在望

  6月,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北农牧区,粮食作物正葱郁,此时确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消息如春风般吹遍甘孜藏区。

  在青德镇木郎宫村收割青稞的村民拥色,握着刚收割的青稞,一边打捆一边激动地说:“昨天听儿子说国家设立了农民丰收节,我从心里感到高兴。这说明党和国家心里面是有我们农民的,这就是具体的体现。”

  拥色想了想接着说:“我们和教师一样有了自己的节日,我高兴地对娃说,咱们农民也成为高尚的职业了,一定要种好自己的地。”

  与拥色想法相同的农民不在少数。在田间劳作的藏格阿姨高兴地说:“我们有了自己的节日,耍坝子(农民庆祝丰收时在田边宽阔地带搭上帐篷欢歌笑语)就更起劲了,我们要把锅庄跳得更欢快,把山歌唱得更高亢,把党的好政策唱到田地间,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唱出来!”

  素有康北粮仓之称的甘孜县,农作物长势喜人。色西底乡农民扎多正在磨坊磨糌粑。看着长势良好的青稞,他高兴地说:“今年应该又是一个丰收年,我要把去年陈青稞都磨成糌粑,把粮食口袋都空出来装新粮食。特别是今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农民丰收节,我就在盘算,一定要和迎秋节结合起来,跳三天三夜的甘孜踢踏。”“我相信,我们村子的人都和我一样,更有干劲种好土地,更有信心当好当代农民。” 扎多大爷意犹未尽地补充道。

  在康定市塔公镇江巴村,西西正在挤牛奶。她说:“我们牧民已经定居在美丽的塔公草原,打好酥油,看好牦牛,和农民一样等着今年9月丰收节的到来。到时候,我要把酥油、奶渣、青稞酒等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搬到帐篷,在草原上欢庆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周晓宏采写

 

  每天都是丰收日

  █ 阿 堆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巨水村 

  我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是也爱关注时事,国务院批复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当天就听说了。毕竟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了,每年都获得越来越大的丰收。现在更好了,我们农民也有自己的节日了。

  以前,我们一家靠种几亩地过日子,够吃够喝就已经很不错了。几个孩子一放假,我就为学费的事发愁,东借西凑的,哪谈得上丰收?

  现在好了,儿子参加工作多年,大孙子也快大学毕业了,家里除了种地,小儿子还经营了一家小卖部。今年还投入几十万元开了一个农家乐,儿媳和侄儿侄媳都忙着经营农家乐,目前生意还行,再也不用为孙子的学费发愁了。

  现在的农村政策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农民再也不用为温饱发愁了。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有汽车,家家户户的房子也都一个比一个气派。以前觉得地里收成好了就是丰收,就不愁吃喝了。现在的丰收可不仅仅是那一亩三分地的收成,产业结构调整,我们村许多农户都改种蔬菜等经济作物。我们村距离县城只有3公里的路程,每天早上到集市卖蔬菜,这样收成就翻了几倍。还有的农民干脆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又经营另外的产业。

  就说我吧,原来靠着几亩薄田,够吃够喝就算丰收了,年轻时每年在春节时才舍得买一套新衣服,很多时候给孩子买了衣服,自己就将就着洗洗旧衣服打个补丁过节了。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候,谁还穿打补丁的衣服?喜欢花里胡哨的小年轻还穿上了有破洞的新衣服。

  国家还对我们边疆藏区给了许多好政策,学生上学有高原农牧民子女补贴,老人上了年纪有养老补助,再加上草改、林改等补贴,吃穿不愁。小时候根本想不到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汽车有了,房子还盖成了标间,这日子每天都在丰收,为农民的丰收节竖个大拇指!

  江 初整理

农民评说 “中国农民丰收节”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wb@126.com